无微不“治”防治“微腐败”
2019-02-19 10:2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马勋朴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微腐败”比起腐败,行为“小”,违规界限“暧昧”,尙不至于“上纲上线”,但已经属于乱用公权,造成微小的“四风”等问题。譬如迟到早退、敷衍塞责、接待群众态度冷漠、“指尖上的腐败”——微信红包送礼、接受宴请为人打“擦边球”、收受一点土特产一盒香烟等不贵重物品、钻政策漏洞违规操作、不依法行使权力等,小到人们容易忽视,甚至没有觉察到它是腐败。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微腐败呢?笔者认为,从大的方面讲,是错误的职权思想观念作祟,虽然很多党员干部经过学习教育的洗礼,但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建立起和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相适应的新观念新习惯。惯性的落后思想观念和行为还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来。从小的方面上讲,是学习教育和实践还没有“严丝合缝”的结合起来,新形势下的新思想新认识还没有“自然的”落实到日常当中。

  “微腐败”表面看似微不足道,是小问题,但其危害亦烈,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的。对于很多“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党员干部,不能以“微态度”掉以轻心,而是要标本皆治,“防患于未然”,做到党风廉政建设的无微不“治”。

  从全国查处一些案件来看,微腐败多发生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上,在大的领域安全无事,却在一些微小的盲区产生不大不小的问题。这些腐败案例跟职务级别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在于权力的异化。一些人还抱有“官不在小,有权则灵”的顽固念头,遇到缺乏权力监督“有机可乘”的情况下,忙着有“搞头”。有的身处关键岗位,在易腐、多腐的“高风险地带”,削尖脑袋企图“捞取好处”。主观世界没有得到扎实改造,在日常细节中贪腐行为还是会像野草一般疯长出来。

  明显的一些案例是“怕欠人情”的微腐败,亲朋好友委托管事的干部“帮助一下”,这些干部感到“难为情”,被亲友指责“一根筋”,于是就“灵活变通”为亲朋开方便之门,受到查处后,这些亲友的评价却是“你怎么就这么傻”。还有截留挪用克扣公款、参与工程建设吃喝、舍不得取消小金库等,这些沿袭下来的陋习,是一种惯性腐蚀,不知不觉中败坏着党纪。

  比起老虎和苍蝇,微型腐败则可称为蚂蚁,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有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微腐败”,才能杜绝祸根,营造党风正、政风新、民风淳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