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桦川:养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4-03-01 10:1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月5日,立春已过,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双兴村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1.2万亩黑土地仍在厚厚的大雪之下沉睡,等待冰雪消融、春耕来临。

  “去年是个丰收年,水稻亩产达到600公斤左右,产量高,卖得也好,目前已经卖掉七成了,这两天工人还在紧赶慢赶忙着灌米、包装、发货。”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最近心情舒畅极了。在他看来,稻米种得好、卖得好,主要得益于这些年来的黑土地保护。

  肥沃的黑土地是稀有的土壤资源,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东北地区约有2.94亿亩典型黑土区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4%。然而,因为耕作方式不当,过去部分黑土地面临退化、变瘦、变硬等问题。为此,我国2015年启动了为期3年的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所在的桦川县,就是试点区之一。

  桦川地处三江平原腹地,被誉为“绿色稻米之乡”,全县耕地面积220万亩,其中绿色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10万亩。去年9月,全国黑土地保护与粮食产能可持续提升研讨会在桦川召开,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全国各省100余位农业生态专家齐聚一堂,开展探讨和交流。

  “近年来,桦川县着力打造黑土地保护‘桦川模式’,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建成高标准农田80万亩、黑土地保护工程22.5万亩,集中运用专业化技术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粮食年产量达到21亿斤。坚持用养结合,持续开展侵蚀沟治理、农田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行动,实现了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桦川县委书记徐宏君介绍,“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桦川县进一步加强了与专家人才的对接交流,不断探索黑土地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的新路径,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桦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年45岁的李玉成对此感触颇深。他是土生土长的双兴村人,从1998年开始和黑土地打交道种水稻,一晃已经26年,是一名从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土专家”。

  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410户,户均30亩地,社员共同种共同分红。自从开始全面实施黑土地保护,合作社实行秸秆粉碎抛撒、耕地深翻、增施有机肥等方式科学种田,仅施肥这一项,就运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缺啥补啥,不滥补。”

  有机肥不便宜,但因为用量更精准,成本反而降低了,稻米产量还提高了5%到8%。“以前大伙儿盲目向土地要产量,只管追肥、打药,眼瞅着土层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有机质少了,大米的品质和口感不行,卖不上价,大多按吨卖到粮库。”李玉成说,“这几年科学种田,明显感觉到黑土层变厚、变疏松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地更有劲儿了,种出的大米口感更好,还有绿色有机认证加持,价格也一路上涨,卖到8元到20元一斤不等,去年我们合作社户均增收2000元。”

  几年来,眼瞅着自己种出的粮食从按吨卖到按斤卖,村民有了切身体会,对黑土地保护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现在,大伙儿都说黑土地是咱的命根子,需要精心保护。”李玉成说。

  本报记者 许露露 通讯员 王婷婷 于洋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