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扶贫干部何祖成:用生命演绎真情大爱
2018-07-23 16:02:00  来源:文山新闻网  作者:喻传宏 董飞 李沅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他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有着一腔热血和抱负,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放飞激情与梦想;

  他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扎根基层,敢挑重担,一心为民谋福祉;

  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勇于奉献,用生命演绎人间真情大爱,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理想与信念。

  

  “我见不得老百姓穷”“不攻下平寨,我就不回来”“我不怕失败,只怕留下遗憾”……他说过的话,已成绝唱。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18年6月23日。

  他是广南县坝美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何祖成。精神薪火相传,事业接力前行。何祖成虽然倒下了,但他却在壮乡苗岭竖起了一座丰碑,为千千万万个”何祖成”式的扶贫干部指引前进的方向,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镇健康扶贫工作会议,我汇报当前这块工作目前完成的情况……全镇健康扶贫材料、两个村委会家庭病床经验材料由我负责。”何祖成的会议笔记,在2018年6月21日戛然而止。

  这一天,何祖成和往常一样,到董幕村卫生室准备健康扶贫的迎检工作。晚上20时许,突发脑干出血。2018年6月23日下午14:21时,何祖成去世,享年32岁。

  何祖成,云南省广南县堂上村委会者纳中寨小组人,壮族,1986年10月出生,200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01月至2011年03月在广南县坝美镇堂上村委会任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2011年03月至2016年01月在坝美镇人民政府工作。2016年01月至今任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负责意识形态、宣传、信息;分管教育、卫生、科技、妇女儿童、艾滋病防治、民族宗教、文广体服务中心等工作。

  情系扶贫写大爱,山河含泪祭英灵。何祖成用短暂的一生,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了人间真情大爱。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为人民、为党、为社会服务无怨无悔;他风趣幽默,热心助人,是领导和同事眼中的好兄弟;他重情重义,敢于担当,是父母妻儿心中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堂上村来了个“愣头青”

  2009年1月,经过层层选拔,何祖成成为文山州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广南县坝美镇堂上村委会任村主任助理。

  

  “大学生来当村官,能做什么?”听说镇里给村上派来一个大学生,村干部都不看好。在他们心里,这个大学生是来农村找个平台当跳板,过不了几年就走。

  “小矮个、有点胖,说话声音不大,特别爱笑,对人很热情。”时任堂上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杨金光仍清晰记得何祖成的样子,报到的第一天,他把村委会收拾得干干净净,材料全部分类归档得整整齐齐。

  虽然出生在堂上,但何祖成从小就进城求学。再次回到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当村官,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和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他一时没有头绪。为调整心理落差,他主动向老村干部请教、学习。在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农业、法律、经济、种养殖方面的书籍。

  “杨副书记,我想跟你们进村。”杨金光回忆,何祖成刚来时老是嚷嚷着要跟他们一起进村。杨金光当时还想,刚毕业的”愣头青”,懂得什么,还不是呆不了多久就走人?于是故意说了一句”你应该好好复习考个什么岗位,毕竟在农村不是长久之计”。可何祖成很认真,竟然有些着急,憋了半天发狠似地说:”既然来了,我就没想过离开!”

  糖房桔是堂上村特有的经济产业,村委会决定在全村大面积推广种植。但群众不买账,工作一时限入困境。杨金光说,平寨村地少、分散,是堂上村委会最大的一个自然村,也是当时阻力最大的一个村,其它村都在等待观望。这时候,何祖成主动请缨,他要去啃下这块”硬骨头”。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你还是换个村吧。” 杨金光说。

  “有阻力才有动力,只要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攻下’平寨,我就不回来。”何祖成态度坚决。

  杨金光说,当时村里的干部都没抱多大希望,想着何祖成碰了钉子就会灰溜溜回来了。可是,何祖成硬是把这个”钉子”拔掉了。

  做群众工作,年轻的何祖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你家有多少土地?不想种桔子的原因是什么?你最想发展什么产业?”连续一个多星期,何祖成自带干粮,不分昼夜一家一户摸底调查,把工作重点放在威望高、又有发展意愿的农户身上,不仅帮他们规划种植方案、订下发展目标、与合作社签订发展合同,还带头帮他们选苗、植树、施肥。通过示范带动,短短三年,平寨村106户家家种植了糖房桔、砂糖桔。

  “现在,堂上村共发展桔子2000多亩,一般的桔子一亩能卖8000多块,砂糖桔能卖到1万多,户户实现了增收。”杨金光说。

  2011年3月,由于工作出色,何祖成被组织破格提拔为坝美镇党委宣传员。虽说当上正式公务员,但是他的工作仍然在农村--挂钩那洞行政村,任扶贫攻坚工作队长兼那洞村党总支书记,仍然是个”村官”。

  那洞村不大,但村落分散。为尽快掌握全村情况、找准发展难题、制定发展对策,他把7名工作队员分成4组,一个村一个村地摸底调查。自己一人一组,骑摩托跑最远的村子,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回来。

  “那洞村各村各寨、各家各户大到经济收入,小到几口人、几亩地,没有一样他不清楚的。”现任那洞村党总支书记罗廷金有些惭愧:”上级来检查,都是祖成在汇报。不是他抢功好表现,而是我真没有他熟悉情况。”

  “这个雨太猛了,科干村怕是扛不住了。”从中午开始,何祖成就坐立不安,十分钟一个电话询问科干村的情况。傍晚时分,见雨还没有停的意思,便带上所有队员和村委会干部赶往科干。

  路实在是太烂了,又是晚上,车子几次抛锚。”照这个速度,不如下车走路。”他心急如焚地撑开伞,跳下车,边跑边喊:”今晚必须把人员全部转移。”

  “科干是地质灾害点,祖成带我们赶到的时候,有两户的房屋已出现裂缝。刚把人员撤出来,后墙就倒塌了……”驻村第一书记彭国刚说起当晚的情景,仍是心有余悸。

  2016年底,科干村被列入易地搬迁项目。搬到哪里?怎么搬?搬出来怎么办?无论是驻村工作队会议,还是到村里召开群众大会,何祖成就像一个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认认真真地记着。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有了一个科干村搬迁后的模样--那是一个有宽敞道路、有村文化活动室、医疗卫生室、安全住房,户户门前有大树、屋后有产业的美丽乡村。他让干部群众先发言、集思广益,就是想把项目做得更加完美、没有遗憾。

  “农村人白天都在地里忙,只有晚上才归家,群众会也都是在晚上开,讨论最激烈的一次一直到凌晨。”科干村党支部书记邓明忠说,项目启动以来,全村没发生过一次矛盾,村民们都说何队长办事在理,听他的没错。现如今,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全村59户除9家因外出务工未搬迁外,其余人家都搬进了新房。前几天,他还来到村上,鼓励我要带好头,工作再细心扎实些,等全部搬迁入住了,要来村里请群众喝酒。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