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绥江县板栗村一名女大学生村官的村情民愫
2018-04-26 10:36:00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金沙水拍竹海岸,汶溪翘楚映渔岛”,拨开层层叠嶂的烟笼雾水,透过连绵山峰的蜿蜒盘旋,百亩葡园嬉戏沐春风,就连旁边的五星红旗也被这生命的色彩所感染,只见她含情脉脉静静凝视着自己的方圆阵地,正如乡间的溪水轻声细语,却缱绻在板栗村的沃土上长流不息。这里,一个瘦小的身影驻足停留,只因贪念这湾美丽的清渠,不经意间三年的青春岁月悄然流逝,而这个小山村的一丝一缕却成了她心里搁不下的情愫。 

  2015年的冬天,板栗村多了一个新面孔,她叫谭必丽,一名刚毕业的女硕士,青涩的脸庞显露太多的稚嫩天真,乡村的坦率露骨明显破碎了她年轻的幻想,乡村小别墅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宽敞的大马路常年不见踪影,垂涎欲滴的果园难以寻觅,而土味的东西却随处可见,简陋的土木屋摇摇欲坠,残破不堪的路面恣意妄为,零星散漫的甘蔗东倒西歪,她曾多少次质疑自己的决定,但脑子里始终有一种莫名的东西强有力的hold住了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便破解了初来乍到的格格不入,久经沙场练成兵,如今的小村官早已是村民嘴边挂不住的念叨,“谭文书跟我算了一笔账,我得抓紧时间备料建房了”,“小谭同志啊,我们家的林下土鸡几斤大一个了,你们好久来验收啊?”,“谭主任,干溪沟黄芪种植现场技术示范培训是哪天啊,我要参加”,“小谭,小谭,快点吃饭了,等会儿太阳阴点了再干,猕猴桃打理一会儿整不完”,“姐姐,姐姐,谢谢你,我想我的心里话爸爸妈妈一定听到了。”

  “之前还以为来了一位女书生,没想到居然是个女汉子,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村上书记说着,眼角的笑纹微微上翘,“看来我们要改变对大学生的看法,他们不是只会啃书本的文人墨士,也是能够吃苦耐劳的农民儿女”。是啊,一米五的小身板略显娇弱,但是二半山的泥泞水路上有她滑翔烙痕的脚丫印,村委会的深夜灯光中有她聚精会神的眼眸,产业基地上有她频繁奔走的身姿。三个三百六十日,她渐渐褪去农村工作的胆怯,不再是当初的“苹果红姑娘”,成了板栗村出落标志的“老脸”。也许是村民的青睐俘获了她小小的倔强,也许是板栗村的雨滴浇湿了她都市的霓裳,2016年的元旦她毅然放弃了宜宾职院专职教师的岗位,守护着她的村情民愫不忍离去,数三载的走村串户、无数个昼夜的埋头伏案、多少次解困的殚精竭虑,板栗村的一点一滴已经悄无声息地植入她的末梢神经,这位准妈妈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始终“霸位不休”。 

  “小谭,赶紧把这件外衣穿上,可别弄感冒了”,好熟悉的声音,原来吴承恩的妻子专门回家拿了衣服。三合的片区会才开始不久,夜幕便肆无忌惮的掩盖了铁路沟的葱油稻田,高二半山区的初夏凉意还是甚浓。这样的农家院坝会早已是她生活里的家常菜,三合贫困群众的危房改造有她“苦口破音”的劝说,建房政策的红包福利润心透明,在道路异常崎岖的董家山,50余户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抢先完成拆旧新建,老君山的绿荫丛中红砖白墙集体亮相。大雨蹉跎的日子里,依旧有一个滴答滴答的脚步声清脆耳鸣,16年的三次暴雨灾害气势汹汹,翻滚的洪流冲刷着板栗村的各个角落,这个小女生却胆大的出奇镇定,第一时间联系防危地带的小组长掌握灾情灾况并竭力保证群众生命安全。当接到队长紧急电话后,得知干溪沟3户群众危险在即,她顾不上体弱多病的自己,立即赶往村委会与村上其他同志会合,随同救援队直奔现场,帮助12名群众顺利脱离险境,此时咸咸的雨水早已模糊了她的视线,而满身的泥浆却赖着她疲惫的身躯。似乎除了板栗村她“别无去处”,一下送轮椅到残疾贫困户吴成伦家,一下又跑到西山坡协助五保老人马阳军搬新家,一下又蹿到正沟小学陪孩子们过儿童节,这个宅村姑娘就喜欢宅生活,她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办公室“钉子户”。 

  村委会所在地的支部书记杨老辈打扫卫生来了,“小谭,你又在整资料啊”,“等会儿不回镇上?”“整完了我用电三轮送你去镇上”,记不清这是脱贫攻坚以来第几个坚守一桌一椅的傍晚,只知道记录本上一项一项急需完成的工作蠢蠢欲动。这间办公室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鸡血味道,好像困倦始终难以咫尺半步,唯有键盘的呻吟和屏幕的黯然能够让她有所动容,从早到晚的“岿然不动”成了她最耀眼的形象。“板栗村易迁审核最终名单需到户到人的统计表”,“劳动力务工台账请汇总上报”,“国办反馈问题数据请及时安排整改”,“小谭”“小谭”“小谭”,无数个小谭呼之即出,而电脑时常不讲情面的卡顿凝噎,也许是对这位钉子户的些许反感吧。6平方米的办公室怎么都觉得空间狭小,瘦小的她总是喜欢炫耀赫赫战果,百余户的贷款资料整齐堆叠,一户一套的安居工程验收资料毫不谦让的占据着大半个办公桌面,丰富多姿的扶贫统计册懒散的靠窗休憩。依稀记得17年备战国家考核大验收时的从容不迫,她,连续七个昼夜不眠不休,只有村级二十余盒脱贫档案相依相伴,她,留存了扶贫路上的点滴瞬间,五百余张工作照编辑成簿,她,习惯了信息采集的及时推送,不知不觉四十余篇扶贫稿件装订成册。时间的流逝终不能改变她的执着,在全县脱贫摘帽的18年,这位“倔斗士”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办公室钉子户。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