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搬家 与“天梯”再见
2020-05-15 09:3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悬崖村”人告别爬“天梯”的日子。 阿克鸠射摄

  5月13日,村民某色拉博在新房阳台。 尹 钢 王 云摄

  通往阿土列尔村的悬崖钢梯。 新华社发

  搬家下山后,村民某色达体亲吻小孙子。 四川日报记者 尹 钢 王 云摄

  某色拉博在“悬崖村”的土房。 四川日报记者 尹 钢 王 云摄

 

  5月13日,“悬崖村”——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迎来“大喜日子”。这一天,高山区31户贫困老乡走下2556级钢梯,搬入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下钢梯,上楼梯,居住条件实现历史性改变。

  该村最高海拔2000多米,村子两侧皆是悬崖峭壁——“悬崖村”由此得名。多年来,高山区3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只能沿着用藤蔓做成的梯子进出,危险境况广受外界关注。

  2016年,各级政府投资数百万元为当地架起一道2556级的钢梯。藤梯虽然变成钢梯,但进出村一趟仍要两三个小时。为彻底改变村民居住生活条件,经过反复评估,昭觉县将“悬崖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

为什么现在搬 搬的是哪些人

——访凉山州副州长、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

  5月13日,继住在山脚下的26户贫困户搬迁至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新家后,“悬崖村”高山区的31户贫困老乡也走下钢梯,搬进新家。至14日,“悬崖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全部搬至县城安置点,其余77户村民则留在村里。

  相较周边山村,“悬崖村”土地肥沃、产出更优,过去走的是就地脱贫的路子。为何现在要搬?搬走的人和没搬走的人,生产生活怎么办?记者就此专访了凉山州副州长、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

  记者:现在为何要搬迁?

  子克拉格:“悬崖村”此次搬迁的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搬不搬,既和当地整体发展有关,也和脱贫工作要求有关。在基础条件落后的“悬崖村”,相比就地脱贫要搞交通、通信、电力等建设,易地搬迁的成本要小得多。前几年,我们考虑结合当地资源搞旅游产业。“悬崖村”有高山、峡谷、河流、树林,开发出来是非常漂亮的。

  但是,旅游产业具有很长周期性,不可能短期内见效益,贫困老百姓等不起也拖不起。于是,我们选择折中路径: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出来,其他村民继续留在村里搞旅游。

  记者:“悬崖村”搬迁,意味着全县脱贫进入什么阶段?

  子克拉格:“悬崖村”搬迁难度大,属全县最后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啃下这块“硬骨头”,从一个侧面表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一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前各项工作都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住房建设任务没有问题。

  同时,着眼长远发展,我们还会整合资源,将住房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乡村旅游、区划调整、教育均衡结合起来。

  记者:如何让搬进新居的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子克拉格:刚搬进城,生活不适应是难免的。针对进城群众,我们主要是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外出务工有奖补,这也是当前贫困户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贫困户在老家的土地,他们随时可以去管理经营,也可以将其流转给别人经营,或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也能得一份收入。

  记者:“悬崖村”还有部分村民没有搬迁,如何保障后续发展?

  子克拉格:相对搬迁村民,这部分村民总体致富能力更强。随着贫困户搬离,大量土地将腾出来,通过流转,村里人均实际可使用土地面积增加。他们可以搞更大规模的种植、养殖。

  另一个增收机遇,就是发展旅游业,我们将搬迁后的房屋收回,按照旅游规划重新打造,或拆除、或改建、或新建。目前,已有企业计划投资“悬崖村”,搞旅游项目开发。今年,“悬崖村”就将开工建设一条通向山顶的索道。

  (据《四川日报》)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