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采访手记之一:是什么让他们这般动情
2013-10-08 15:47:00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聂伟 王书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8月28日至30日,本报记者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采访,在大学生村官的办公室、宿舍、创业园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所见所闻既令人鼓舞,也引发思考。现将相关场景以手记形式呈现给读者,以期共同探索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李子成熟的季节,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大旗村,千亩李子园弥漫着醉人的果香。

  8月28日10时许,一场小型座谈会在该村会议室举行,来自土左旗的10位大学生村官娓娓讲述着自己的成长经历,青春履历上写下了辛酸与幸福、艰苦与收获。说到动情处,5位女村官几度哽咽,纷飞的思绪在洞开情感闸门的同时,也将奉献之路铺展在记者面前……

  动情,只因融入环境的不易

  “从学校到农村、远离家乡、语言不通、风俗不同……现实的困难超出了原先的想像。刚来的时候,心情都是灰沉沉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过一个月?”说着说着,察素齐镇什兵地村书记助理桑楞格,顺手拿起了桌上的纸巾擦拭眼泪,“我家在牧区,从小见过喂羊、放羊、剪羊毛,到这里来连犁地都没看过,工作上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从山东农业大学大田育种专业毕业的刘鑫,当村官之前已在一家媒体干了一年。在一次“走转改”活动中,她接触到几位大学生村官,便对村官岗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2年8月被选聘到兵州亥区域服务中心什报气村任主任助理。从小在呼和浩特城区长大的刘鑫讲到这里,有些不好意思地压低嗓门:“第一次看到村里的厕所,我愣住了。长这么大没见过传说中的旱厕,苍蝇乱飞、蛆虫乱爬,根本蹲不下去,当场就有点恶心!”当刘鑫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时,村支书杨文林的一句话,让她坚持了下来。“第一步就是融入环境,这一步走不好,就会拖以后每一步的后腿。”刘鑫咬咬牙,继续了她的村官之旅。

  “不过,幸福是需要比较的,我们的条件还算好!”桑楞格感慨地说,那些分到偏远牧区的村官,冬天没有暖气,全靠自己挥锤子砸炭生炉子,还要提防一氧化碳中毒。“他们都能坚持下来,我们还能抱怨什么呢?”

  动情,只因赢得信任的付出

  兵州亥区域服务中心小里堡村书记助理郭利,是在一种被怀疑甚至是不信任的环境中走马上任的。

  刚到村不久,有两件事让郭利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一件事是,一次郭利与同事闲聊时,同事告诉她:“本来中心领导是不想接收你们的,觉得来了没啥用,还专门找过旗委组织部。”另一件事是,上任后的第一个“五一”节,由于征地拆迁任务紧,郭利没有请假回家,本想好好表现一番,可进村动员时,村民们老远看见她都把门关上了。此情此景,犹如一盆凉水浇到脚跟,郭利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我性格是不服输的那种,非要做出个样子,让领导和村民认可。”

  有一个场景令郭利终身难忘:2011年3月18日上午,村里召集党员开会。可就在前一天,村委会看门的孤寡老人去世了,灵柩就放在村委会的院子里,路过大院时,郭利害怕得汗直冒、腿打颤,村书记让她请假,她却硬着头皮走进了会场。“我是村干部,如果因为害怕会都不开,以后群众还怎么瞧得起我!”不过,郭利坦言,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面对死亡,真的挺害怕。至今想起来,她眼圈还是红红的。

  基层的历练,郭利成熟了许多。“小郭从一个女孩子,变成了一个女汉子!”这是当地群众对她的肯定。去年11月份,兵州亥村搞资产、资源、资金“三资清查”,领导让她全权负责。她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和8个大队的队长一起下田量地。由于只有她一人会用GPS,她就拎着设备在田间不停地转圈,手冻得受不了“哈口气”捂捂,生病了也不请假,一连转了4天,终于完成了耕地丈量工作。“一个女孩子,远离家乡,来为我们吃这般苦,真是不简单!”现场,村民的一句话,让郭利寒风中沐浴温暖。

  “泪水,不代表我们变得脆弱了,而是挑战自我、赢得信任后的幸福流露。”练家营村书记助理王雪冰说。

  动情,只因那份难舍的情缘

  “我们是2010年选聘的村官,内蒙古的政策是一个聘期两年,不得超过两个聘期。”想到明年就将离开,张慧娟、桑楞格、郭利几位“老村官”不舍之情难以自抑。“真的好想延续被人需要的感觉,面对熟悉的土地,淳朴的乡亲,没有说走就走的勇气。”

  为了能留下,桑楞格曾选择报考当地的乡镇事业单位、公务员。要么因为年龄和专业等限制,能考的岗位很少;要么因为忙于工作无暇专心复习,考试通过不了。“想要扎下根来,也不那么容易啊!”

  练家营村书记助理王雪冰10月份就要离开村官岗位了。去年欢送离任村官时,一位老村官的那句“我觉得我就适合农村”的离别感言让他们相拥而泣。王雪冰说,“我很想卷起袖子大干一场,遗憾的没有机会了。在村里我还有一件事没做完,就是办一个法律服务中心,只好寄希望于继任者了。”

  彭顺营村主任助理张慧娟自费购买了数码相机,将村容村貌、村民的喜怒哀乐摄入镜头。“以后还要经常回来看看,感受她的变化。毕竟这里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

  毕克齐镇党委书记史怀素也有着类似的纠结。“说实话,镇里也很希望他们留下来,可就是不知道以什么形式留。”史怀素坦言,大学生村官想干肯干能干,农村也确实需要人才,按理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好事,但如何完善这方面的制度设计,有待各方共同探索。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