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靖江市选拔村“第一书记”工作侧记
2018-06-25 17:35:00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张智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15年以来,靖江市先后选派两批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工作成效来看,选派的机关干部放下身段,把群众装进了心里,做了很多实事好事,为推动后进村脱“帽子”带来诸多促进作用……

 

  实施“种子工程”

  精准把关选好“一班人”

  选派“第一书记”是推动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为选出一批“治村头雁”,靖江市坚持优选、实干、严管、长效的理念,在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的基础上,强化组织考察和选派工作,着力提高帮扶的精准性。2015年以来,全市共选派两批63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全覆盖。几年时间过去,“第一书记”们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破解村班子运行难题225个,解决矛盾纠纷722件,10个软弱后进村实现整转;引进各类项目126个,争取帮扶资金3.2亿元。选派的干部就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农村的肥沃土壤间,汲取着基层营养,凝聚周围党员群众。

  孤山镇乐庄居委“第一书记”宋亚楠到村后发现,村里并不缺发展资源,有“万顷良田”这一优势项目,但为什么村集体经济上不去?在深入走访调研后,她感到要发展村级经济,必须克服“等米下锅”的思想。“只有主动解放思想,拓展路径,充分用好现有资源,才能‘借鸡生蛋’。”于是,她会同村“两委”班子制定了“绿色乐庄、和谐乐庄、幸福乐庄”两年规划,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精准扶贫”找良方。宋亚楠的这一做法,在全市村“第一书记村村看”现场观摩中被广泛学习运用。为保障规划的可行性、科学性,靖江市采取百分评审制,对“第一书记”的任职规划逐一评审,帮助他们明晰思路举措。如今,一个个“两年规划”正在全市农村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河道政治工作初见成效

 

  落实“三方培养”

  多方联动打造“带头人”

  “做农村工作和在机关大院里不一样,那些复杂的事,我能处理好吗?”生祠镇地藏村“第一书记”陈建栋回想起初到村里时的状态:搞河道整治缺人手、安装路灯没经费、村民们不愿和他说实话……好似一腔热情遇上了一盆冷水。这些问题,也正是不少“第一书记”刚上任时的苦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确保“第一书记”当好“主心骨”、“带头人”,靖江市采取“三方培养”的方式,帮助他们迅速进入状态。一方面,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经济发展、精准扶贫等三个专题,采取集中学习、专家授课、先进村党组织书记经验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帮助新任“第一书记”尽快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建立捆绑考核机制,把“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既作为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又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和派出单位党建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层层压实派出单位、乡镇、村三方责任,倒逼“第一书记”自我加压、派出单位广泛支持、镇党委高度重视、挂职村全力配合,切实形成“共下一盘棋”的强大合力。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多亏村书记的传帮带、派出单位的支持和村干村民们的认可,我才能迅速融入角色,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看到如今村里整齐划一的路灯、整治后的清澈河道,感受着村民们诚挚的赞誉,陈建栋深感这个“第一书记”当得值。

 

 

组织现场教学

 

  定位“有声有色”

  助力发展培育“领路人”

  “第一书记”这个岗位,不是走形式、添履历的镀金作坊,而是干实事、看实绩的炼金熔炉。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在于队伍有没有建强,成效在于村级经济有没有增长,结果在于老百姓的腰包有没有鼓起来,最终还要看群众满不满意。

  为确保“第一书记”工作取得实效,靖江市专门列出5条职责任务:全脱产任职、指导建强组织、推动村级发展、兴办惠民实事、促进基层治理。对照各项职责要求,逐一列出工作清单,量化指标分值进行考核。同时,要求选派单位、“第一书记”及镇党委、村党组织书记共同签署驻村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在任职村范围内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建设2000平米标准化厂房,打造百亩西瓜大棚,争取各类资金扶持……这三条承诺,俨然张贴在斜桥镇红旗村的村务公开栏内,记录着该村“第一书记”王皓初到村时做的三件大事。王皓平日里工作繁忙,但他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坚持每周一次走访、每月一次会议、每季度一次调研、每半年一次慰问,正如他常说的那样:“既然来了,就要沉得下、待得住、融得进,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干几件实事儿。”如今标准化厂房即将竣工,王皓又开始忙活起招商引资,四处打听投资信息,多次登门拜访客商,目前已成功招引一家小企业“落户”。目睹着村里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顾秀萍感言道:“王书记脑子活、点子多、肯做事,是咱老百姓的好干部”。

 

 

开展入户走访

 

  聚焦“精准扶贫”

  关注民生争做“贴心人”

  “‘第一书记’就是要时刻把村民的难事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帮忙协调解决。”西来镇见龙村“第一书记”季新程到村任职后,通过“向上争取一点、村里筹措一点、老百姓支持一点”的方式筹措资金,改造村级通组道路,方便村民出行。同时,他积极协助村集体筹建粮食烘干、仓储基地,解决村民稻麦晾晒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开展结对帮扶、实施民生工程的同时,有的“第一书记”则把“授鱼”变为“授渔”,既“输血”又“造血”。新桥镇水三村“第一书记”顾国华利用职业培训的资源优势,为村民免费开办食用菌栽培技术、服装缝纫、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季市镇关桥村“第一书记”曹银辉为水稻种植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推广香沙芋和稻鸭共作水稻,安装农产品溯源系统,帮助一批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第一书记”的故事仍在续写,靖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申晓勇这样寄语,“农村这片舞台依然宽广,只有怀着一片深情,多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说农家事,才能把‘第一书记’当得有模有样,才能在向农村、农民取‘真经’的过程中实现有为有位”。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