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丰景:没有“村咖”“村吧”,就上“村集”“村草”
2025-01-21 19:4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从县委组织部干部,到驻村干部,刚3个月。昨天,突然被人问及你为啥把“传播村庄”当大事奋力推进,你做了什么,还能做什么。这些问题让我深思,引我盘点。

  来之前我想过,是躺在原地残喘往昔,还是继续探索未知?打顺风局能有什么成就感?要打就打逆风局。败了不外如是,赢了一生无悔。2024年10月18日,我成为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乌略村的驻村干部。这里距离榕江的县城有1个小时的车程,全村190户人家98%以上都是苗族。资金、交通、人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短板,是全县250个行政村(社区)中典型的“平庸村”。

  基层事繁,走出来皆是原野。出机关办公室才知道,要帮一户群众缴纳社保缴费需要先开车,再步行,加上一个不确定时长的解答,外加一顿“代缴”操作,最后才是存档反馈。尽管已经将看书、学习、练字和写作的时间一再调整和压缩,却依然跟不上纠纷处置、群众动员、图斑整改和各种临时调度的节奏。

  “我这么老了,还要拍我啊?不好看的!”当我第一次把手机对准正在剪金钩藤的老奶奶,她的脸上除了些许害羞,更多是惊喜的笑容。

  当我提出帮侯老伯申报县级非遗传承人,并向他解释这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欣喜。第五次上门,我带去了县里的记者。侯老伯带着自己的老朋友和小儿子,穿着苗族盛装,迎我们进村,满脸都是自豪。

  我曾经在百度上搜索“乌略村”,信息少之又少,于是就把村民姚老叔赶村集的报道转发到了微信群,立即引来老乡们的围观。他儿子甚至大方地让我在群里分享视频和照片,直言“这对老人家来说是一种荣誉”。

  “一宣六帮”四个字是驻村干部走不完的路、理不尽的事,同样也是一望无际的星野,有无数条道路,更有无数个舞台。

  困难重重,却举步皆为向前。就像榕江曾经错过“村BA”和“淄博赶考”,乌略村也错过了2023年出圈的“村超”。我曾经天真地以为天马行空的创意就能让乌略加速,没想到能够经得起实践的“鬼点子”却少之又少;我也尝试过用一腔热血去干事创业,却总是被撞得满头是包。

  抓不住“村咖”,也没有“村游”“村吧”,就连“双溪口打卡点”也被视为遥不可及。既然迈不开大步,那就挪小步;一个人破不了局,就找人一起想办法。所以我开始到老乡家里“蹭”柴火,特别暖和,不知不觉就会让大家的话头多起来。

  老书记会凭经验修正我的想法,老“村长”答应帮我做动员,几个返乡青年开始跟我畅谈自己“心中的乌略”。思维的碰撞很有意思,不但让思路更为清晰,更让心和心的距离越来越近。

  在县城创业的3个妇女、守在村里的年轻夫妻、周末宅家玩手机的小朋友、在外求学的大学生、村里的大榕树……当我用文字和镜头叙述乌略村的时候,他们也开始围绕着家乡这条“主线”逐渐汇聚成像“村超”一样生动、鲜活的故事。

  渺渺星火,却乘风皆化烈焰。2024年末,村里终于抓住了新一季“村超”的尾巴,首次组织村民参加“村超”系列活动,计划乡“村集”、摆摊卖土特产的同时,也有了把村庄“卖”向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的雄心。

  “我愿意试试啊,卖不出去也不要紧,不过费点时间而已。”黎小根带着还在读小学的姚梦轩生疏地操作着智能手机,找了很多参考图片,才打破固有的苗族服饰制作传统,将纹饰融合到手提包上,满是苗族风味。

  姚天福找到我第一句就问:“你是不是经常发我们村视频的那个哥?”他是一个理发师,20多岁的未婚帅小伙,有着极强的表演能力,在我的动员下,不但成了乌略村的“村草”人选、造型总管,更现场参与了宣传视频的拍摄。

  侯老伯的儿子说,如果他爸的非遗传承人能申请下来,乌略芦笙的名气又能打出去,就把原来的“工作室”改造升级。

  高老妹说,冬令营能搞起来肯定会把孩子送过来,暑假作业有人辅导,还能学足球、芦笙,肯定比在家里玩手机好。

  “村集”宣传视频拍摄结束那天,侯玉珍在返程的路上问我:“拍这些视频有用吗?”我说:“我也不知道,所以才要试试,不外乎就是老样子,试一试起码有个机会。你说呢?”侯玉珍喃喃地说道:“是的,是要试一试。”

  对开头那个提问,我想这样回答:传播,就是在借势、造势、成势的过程中,转动命运的齿轮,将心汇聚成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创造美好人生无限可能。这个答案是否正确,或许要等到《乌略村2025》中黔双语01回至12回播出时,才能更好判断。

  请大家拭目以待,看我村民的精彩演出。

  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乌略村驻村队员韦俊文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