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来的第一书记“利甲息”
2021-12-17 14:3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韦天晃 王先平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初冬时节,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寒风瑟瑟,但乡亲们的心是火热的。

  “北京来的第一书记‘利甲息’!”61岁布依族老人查连珍连连赞叹。他说的,是30岁的年轻第一书记张硕。在布依语里,“利甲息”是“好得很”的意思。90后张硕,是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服务处的一名普通干部,在村里带领乡亲们整治村容村貌、发展绿色产业……来了不到一年,脸上就被山里的阳光晒得黝黑。

张硕(左一)了解文化长廊建设情况。

  去年12月初,张硕告别亲友,从繁华的首都千里迢迢来到坝盘村任职。为方便开展工作,他动身前,特意把自己的小轿车从北京托运到当地。

  坝盘村位于南盘江上游,有布依族古民居“吊脚楼”、古法造纸工艺、浓荫蔽日的古榕树、“十里小三峡”奇峡幽谷风光、布依古乐“八音坐唱”、古老的“箭秃”故事。而拥有这“六绝”美誉的布依族古寨,堪称“世外桃源”,148户623名布依族乡亲在此世代聚居。

  张硕驻村后,与村干部和党员群众携手,沿着抓党建、培产业、强基础、育人才、兴文化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张硕实地调研后发现,村里仅有220多亩耕地,人均才0.35亩,发展产业受限,好在还有1600亩低产林地可以利用。此前,村里已发展100亩百香果,其余耕地种了一些水稻、蔬菜、香蕉等。

  在村里原有发展基础上,张硕寻找到了新的出路:升级古法造纸产业、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尤其是乡村旅游。

  “往年收入不到2万元,今年收入能超过5万元!”谈起造纸产业,查连珍老人满脸笑容。他能增收,得益于村里“村党支部+合作社+党员户+农户”的发展模式。

  村里原来就有人家开作坊,以竹子为原料,用古法造纸。外来的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有趣的传统造纸术。可是,原始设备造纸,经济效益太低。张硕向原单位汇报后,村里迎来了考察专家,经仔细调研,提出产业升级提质建议。村里随之启动了古法造纸改造项目,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今年10月项目投用后,惠及29户农户,户均可年增收2万元。

  “我们到广西考察学习过,芒果、沃柑每亩年产值在4000元—10000元之间,相当可观。”经张硕多方协调资金,查方敏、陈启仁等16名党员带头,开启绿色产业发展序幕,“此外,村里建了两家合作社,今年卖出草纸10万多张、百香果500多公斤、藕粉1000多公斤……”张硕兴奋地说。

  旅游产业要发展,必须有基础设施支撑。今年初,张硕驾着私家车带着村干部,多次跑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到修缮保护村里布依族古民居“吊脚楼”的240万元项目资金,8月初落地实施,目前已经完工,蕴含深厚布依族文化的15栋“吊脚楼”景观,让游客体验到布依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这300多米长的观光步道、600多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布依族文化展示厅、图书室等设施,都是张硕及之前的第一书记争取的项目资金。”村党支部书记陈启仁对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信心满满。

  “现在夏秋两季游客多,有的还玩好几天。”在村里“阿龙农家乐”门前,女主人岑应美笑容满面地说,旅游旺季时,她家月收入可超过1万元。

  在育人才、兴文化方面,张硕积极利用原单位及县里各类人才培训资源,大力培养本土人才,还利用本村布依古乐“八音坐唱”、布依族礼孝文化传承人的言传身教,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他还多方筹措资金,在村里建立“大学生助学基金”“脱贫户家庭学生助学基金”,今年已发放助学金6万元,15名学生受益。

  “我们村森林覆盖率92.7%,先后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二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漫步在沿江步道,几名村干部越聊兴致越高。“呵!你们看,那是白鹭!”正聊着,张硕突然惊喜地指着江水之上,二十来只白鹭排成一排,在碧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给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增添了灵动之美。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