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开奔驰”就是不符合条件
2019-01-16 09:22: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温床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刘振远

我国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当卯足干劲迎难冲锋,岂能容忍弄虚作假的“沙子”掺混其中!如何剔除“沙子”?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机制,还群众以公平正义,还干部以风清气正。

日前,一则《国贫县贫困户被曝有奔驰奥迪》的报道掀起舆论风波。报道称,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数百名贫困户的名下拥有427辆车,包括奔驰、奥迪等高档轿车,还存在1人名下有多辆汽车的现象。目前,临汾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就媒体反映的情况展开调查。

由于调查刚刚启动,我们尚难对此次事件给出定论。单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如果网上曝光的名单确凿,那么该县扶贫开发中心一名负责人给出的“有车不一定不符合条件”的说法将很难立住脚。这名负责人列举了3种特殊情况,“进了贫困户以后,为了发展生产才购车”“有人冒用他的名买的车”“人家名下有车,但是家里边有好几个生病的,而且是患大病的”,以回应公众质疑,不料却遭到了更多的质疑。

如此回应舆情,实在颇显敷衍。贫困户为发展生产,购买三轮车、小货车等价格相对较低的生产性用车尚能说得通,但购买轿车等消费性车辆就实难自圆其说了,特别是坐拥高档轿车和多辆轿车,光养护费在城市中产人群看来已是不小的开支,更别提购买花销,怎能还被列入贫困人口序列呢?即便有人因医护家里的病人或其他变故而“一夜穷困”,那也是少数情况,数以百计的“有车”贫困户都有“特殊原因”,是不是太巧合了呢?另外,那么多贫困户的名字都被他人冒用购车,是不是太吊诡了呢?……这一切有悖常理的说辞,不得不让人产生“有猫腻”的联想。

暂不谈隰县,且等待调查结果。放眼全国,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带动下,我国实现了5年减贫6800多万人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带来脱贫利好的同时,个别地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走偏”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等。尤其是弄虚作假,浪费了有限的扶贫开发资金资源,剥夺了部分贫困人口接受帮扶的权利,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抹黑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可以说,贫困户开豪车的情况绝不仅仅存在于隰县一个地方。2017年1月到10月,全国被审计的县就剔除和清退10.18万不符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新识别补录9.51万贫困人口。党和国家一再加强对脱贫攻坚的纪律检查和督查巡查,为什么依然有少数人敢于“顶风作案”呢?

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这3顶“帽子”,本是党和国家为了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给予的扶持政策,但在个别地方和少数人的眼中,却成了能获得项目优惠和资金利好的“免费馅饼”。摘掉“帽子”,原是一种光荣。少数人却为一己私利,即使达到了脱贫标准,也迟迟不愿退出;更有甚者,通过“滥用职权”“权力寻租”,在识别认定、建档立卡过程中大胆造假,将不符合标准的人口“偷梁换柱”,列入贫困户序列。一些相关部门在督查巡查中,只是看材料、查台账、听汇报,甚至搞形式、走过场,没有真正扑下身子一一入户核实,也为此类“掺沙子”式违法违规行为搭建了“温床”。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当卯足干劲迎难冲锋,岂能容忍弄虚作假的“沙子”掺混其中!如何剔除“沙子”?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机制,还群众以公平正义,还干部以风清气正。

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点:横向调动纪检、组织、扶贫、农业农村、审计等多部门力量,健全各部门优势充分发挥的联动机制;纵向完善市、县、乡三级督查巡查体系,督查重点放在贫困识别与退出、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安排等环节;向下压实督查干部责任,加强对督查干部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激发敢于“唱黑脸”的担当意识和“磨脚板”的责任意识,杜绝形式主义,真正入村入户将工作干得像绣花一样精准细致;向上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对群众反映强烈、违反相关规定的问题及时调查解决。

镜不蒙尘可照人。事实上,近些年各地在脱贫攻坚中违规行为的发生数量和发生率都已经明显下降。然而,我们依然还得绷紧脑中的弦,让弄虚作假的“沙子”无处容身,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传递满满正能量。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