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的电饭煲(12月10日)
2020-03-04 17:06:00  来源:竹溪县委组织部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19年12月10日

第一次见到朱老人是在2015年12月的一天。竹溪县农投公司驻县河镇大路沟村工作队的石队长带着我和另一名工作队员小汪一起去入户走访。

我们在县河镇集镇公路上下车,上坡走上一段羊肠小路,路过几座坟,还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有几条狗。狗见到我们就汪汪的冲着我们叫起来并向我们靠笼,小汪是一个九零后的小伙子,从小生活在城里,对狗很是害怕,他吓得躲在石队长的身后。而我有着十多年的乡镇工作经历,深知该如何与狗进行较量:狗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它们懂得看人的眼色,如果它们在人的眼里看到是惧怕,那么它就会比人厉害,就会向人冲过来;如果他们在人的眼里看到的是强硬、无惧,那么它们就会乖乖溜到一边眼巴巴的看着你,这也是人与人之间通常会用到的“欺软怕硬”的“潜规则”,在这里却被狗们轻而易举的掌握了。于是我走在最前面大摇大摆的穿过这群狗,而它们正如我所料,乖乖溜到墙边审视着我的目光。

走过一段布满荆棘的陡坡,我们来到了朱老人的家,这是两间“半”80年代的土坯房,说是“半”间,其实那半间已被雨水冲跨了一半,还有半间留在那儿。房屋的右边是一块菜地,挨着菜地的是一个猪圈。木门半掩着,推开门,一个头上包着一条破毛巾的老人坐在火盆旁边烤火。

石队长走上前去向老人问好,接着指着我介绍说这是联系老人的干部,县农投公司的,姓赵。老人站起身来,估计也不太明白我到底是干什么的人,只知道是“干部”。环视着老人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土墙、土地面、土灶、很古老的木床,还有几把木椅,打开橱柜,里面只有一大一小两个碗和一个钵,另外还有一个电饭煲,仅此而已,而那个电饭煲,此刻正发挥着煮面条的功能。地面虽是泥土地,但很干净。看到这些,我心里很是感慨,自己曾在乡镇工作十余年,也经常下乡,也看到了很多一穷二白的农户,但那是在十几年之前的事了,今天还能看到这样一穷二白的家庭,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朱老人告诉我,她今年73了,有俩儿一女,小儿子已成家,也是贫困户,就住在本村路边;女儿嫁到本县另外一个乡镇了,一年难得回来看自己一次;她最担心的是大儿子,今年已48岁了,年年在外面打工,到如今还没有娶到媳妇。听到我说我是帮扶她的干部,有什么需求可以告诉我时,朱老人很懂得感恩。她没有对我们提出要求,只是连声说“哦,好,好,好啊!感谢政府来看我!”老人虽然年岁已高且腿脚不方便,但她却很好强,坚持养了一头猪,说是方便大儿子过年时回来有吃的。

回到家里,我为老人准备了碗、水瓢、毛巾、衣服、鞋子等物品,有的是新买的,有的是家里正在使用的。

又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大约是腊月二十四,单位组织我们上门慰问贫困户,我又去了朱老人家。这次给老人带的除了我为她准备的日常用品外,还有单位为贫困户们统一购买的大米和食用油。进入堂屋,电饭煲正冒着热气,我打开一看,里面煮的是一块猪肉,汤面上漂着一层厚厚的油,原来这是老人慰劳从外面打工归来的大儿子的。

对于老人的大儿子张平,我一直在猜想:长年在外打工,却能把家里过成这样的男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今天,终于看到了这个大儿子的真面目。张平是今天早上才从外地打工回家的,这个男人长相朴实、憨厚,穿着一件与他的身材有点不相称的衣服,有些长。看到张平,我作了自我介绍,然后跟张平说:“你打工在外,你妈年岁大了,腿脚不好,你回来了带她去医院治一下腿吧!”我的话还没落,张平就皱着眉说:“同志啊!你是不知道啊!我这个老妈呀,拖了我的后腿呀!要是她死了呀,我的日子还好过些呀!”听了这话我火冒三丈,哪有这么不孝的儿子?!我说:“你千万不能这么说,你看你妈养你们这几个兄妹多不容易,这么大岁数了,还坚持养猪,说是等你回来过年时有肉吃。你妈如果真死了,怕是你连落脚点都没有了吧?”

这次走访入户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农村的孝道是个问题,孩子受教育多且“混”得不错的儿女基本上对父母都很孝顺;反过来,越是受教育少的、“混”得不行的儿女对父母越是不孝顺,他们不但对父母很少敬孝道,而且会认为是父母拖累了他们。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单位的干部和工作队员们经常走村串户,与老百姓拉家常、掏心窝子,甚至我们还将我们的“主题党日”活动和庆“三八”妇女节活动都放在了村里,通过与村民共度节日、同吃同住同劳动,并为村民修路、修河堤、装路灯,大路沟村的村容村貌大有改观,老百姓的观念有所改变。

2016年正月,我又一次去了朱老人家里,老人老远看到我就叫到:“女儿啊,你又来看我了!”自从我第一次到她家,她就把我当成她的女儿了,她经常说我比她的亲女儿来看她的次数还要多得多。看到她的头上包的还是那条破毛巾时,我问她:“我送你的那几条毛巾呢?怎么不用?”老人答:“没舍得用,我这条还能用。”再看她的橱柜,里面还是那两个碗和一个钵,我问她怎么不用我送她的那十个碗,她说:“不舍得,那些碗等到我生日时女儿、侄女们来了再用。”老人很节约。而这次她的那个电饭煲,正在烧着开水。

以后每隔一、两个月,我都会去看望朱老人,她头晕,我会给她带几斤白糖;看到她那个电饭煲时而煮面条,时而烧水,时而煮肉,发挥着“多面手”的功能,我把家里的烧水壶送给她了;她的被子薄了,我又在镇民政所为她申请被子;有时候也会帮老人打猪草喂猪。说来好笑,老公知道了,他笑我是胳膊肘子往外拐,在家连人都很少“喂”(做饭的意思),在村里却为别人喂猪;老妈也笑我说,从来不见你为我这亲妈称点糖,你却为一个“不相干”的人称糖吃。当然,这是说笑,我亲妈也不敢跟朱老人一样没事时打点糖水喝,怕得糖尿病。

对一个人的“好”是会感染人的。2016年底,大儿子张平外出务工回来了,我发现他对他母亲的态度大有转变,他主动带母亲去医院治病,再次外出时也为母亲备了不少食品。他由衷的对我说:“同志,感谢你经常上门看我妈,以后千万不要再拿东西了,我们很不好意思!”老人的二儿子也变得孝顺多了,他还主动到母亲家里,要背老母亲去他家住,但老人不愿意麻烦儿子,表示还是想一个人住。

2018年底,镇里为朱老人和儿子建的安置房快竣工了,虽然我们单位的派驻的工作队多次上门给老人做工作,但老人还是不同意去安置房住,老人很坚决:“我要为大儿子守着这个老屋,不然他回来没地住了!”认真琢磨她的心理,我认为她最关心的还是儿子的婚事问题,于是我上门做她的工作,告诉她,她这个老屋实在太旧太破了,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房子里住,如果搬到新房里,一定会有人愿意嫁给张平的,老人听我这样说,同意等安置点房子装修好后搬家。

虽然经常去朱老人家,每次去都会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单位,但老人始终记不住我的单位叫什么,她只记得我姓赵、是她的“另一个女儿”。只到昨天,我去了还专门“考”她:我姓什么呀?

老人答:姓赵。我问:那我是哪个单位的呀?老人答:村里的……

对于老人的回答,我很无奈,但亦无法,都70多岁的人了,记忆力不好是很正常的事,也许我到70多岁时还不如她呢!我不怨她,只希望在党的这么好的政策下,通过我的微薄帮扶,老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也希望老人的大儿子能早日娶到一个好媳妇!

 

来源:竹溪县委组织部

作者: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农投公司 赵春燕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