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亲切地叫我“弟娃”(3月21日)
2020-03-02 15:16:00  来源:中国交通报社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19年3月21日

2018年,我来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营盘村,在山野之间走村入户,在这片土地上深扎,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探寻着一种独特的青春价值。

小金藏名赞拉,面积5571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有回、汉、藏、羌、满等各族群众8.2万人。截至脱贫攻坚战打响,全县核定贫困村数量88个,贫困户3269户,贫困人口11888人,贫困村数量居阿坝州之首,贫困人口数居全州第二,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初到小金,从成都到小金县城,坐了5个小时的车,崎岖的山路和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让我一次次问自己“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在“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磨砺中,经历了缺氧带来的失眠、饮食不习惯带来的身体不适,也走过阡陌、穿过乡野、深入农户,看到了太多的精彩,感受了太多的惊喜。“胡为乎来哉”的困惑早已变成了在这里深扎的信念。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我所在的营盘村,是清朝大小金川之役的军队驻扎地,故称营盘。我常常这样介绍:“营盘村是乾隆皇帝十大武功之征服大小金川时的军队大本营,自古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如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人居环境的持续优化,铁打的营盘已经成为一片富饶、开放之地,乡村的变化吸引了更多游子返乡创业。”春节前我们组织召开了以“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为主题的返乡务工人员座谈会,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更加愿意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善,百姓思想认识的提升,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去调研木兰村苹果基地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老伯,老伯是贫困户,承担着村道卫生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老伯大大赞赏了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变和生活状况的改善。临了,老伯匆匆告别:“我要扫路去了,撸起袖子加油干,也有我老汉一份。”在老伯坚定的步伐中,我看到“要我脱贫”在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共抓,扶智与扶志齐推的带动下早已变成了“我要脱贫”。

“要想富、先修路”是一直以来深刻在我心中的一句话。在此之前,年轻的我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直到来到小金。大山在小金县设下前进的阻碍,让祖祖辈辈的人们在这片偏远的土地上,洒下了心酸的眼泪,也留下了贫困的印记。

脱贫攻坚以来,小金县累计硬化村组道路1400公里,新建产业路260公里,实现了“乡镇通沥青路、建制村通硬化路”,为小金县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昔日羊肠道,如今变通途,越来越多的小金农产品运出大山,逐渐形成了道路服务基地,基地支撑产业,产业助推精准脱贫的格局。

我的青春在小金

作为镇党委副书记和驻村干部,我多次走访农户,最初总有人带着质疑的眼神问:“怎么来一个讲普通话的,又是个过客嘛”。到后来大家都热情地招呼,走在路上都会有嬢嬢硬塞给我几个饼、一把胡豆,告诉我有空来家里吃饭,有大叔在坝子上喝茶也大声地招呼我去坐一坐。“弟娃”“小王书记”成为了老百姓口中最亲切的称呼。热闹的坝坝宴和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干群齐心合力、亲如一家,是我眼里最美的场景。

与我一起驻村的干部中,有人刚刚结婚就告别妻子,有人在孩子出生3天后就继续坚守岗位,全年无休、随时待命成为工作的常态。生活中的欢喜和变化,都没有改变他们扶贫助农的决心。脱贫攻坚的胜利,除了“一低五有”的达标和“一超六有”的保障,还有无数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的铮铮誓言,那些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那些踏遍每个角落的足迹,用真情实意换来了物阜民丰,换来了这一场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伟大梦想召唤奋斗、伟大精神激励前行,挂职的日子还在继续,我会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用行动践行誓言,用青春坚守初心。在小金,看到更多的精彩,经历更多的感动。

 

来源:中国交通报社

作者:王靖升 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干部,挂职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美兴镇党委副书记、营盘村党支部副书记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