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减负之“实”化解基层干部之“忧”
2019-09-09 15:09:00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郭鹏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4月1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启动。同时,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为实干者撑腰鼓劲。

  近年来,随着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基层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普遍问题。这次基层减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基层干部的深切关怀,积极回应了基层干部的现实关切,各项措施实实在在,是对广大基层干部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巨大鼓舞。

  ◆基层减负中的一些担忧和疑虑

  第一,担心个别地方“见招拆招”,为了体现减负效果而罗列数字,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文件数量减下来了,却可以通过微信、电话、邮件等方式来布置工作;会议数量降下来了,却可以一个会套开多个会,或是以其他名义开会;督查考核减少了,却可以以调研、考察、同级互评之名来行督促考核之实。打“擦边球”能把数字减下来,却无法减少实际工作量,很容易让基层减负陷入“用形式主义做法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的恶性循环。

  第二,担心“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政绩观错位、基层权责不统一、事多人手少等深层次问题。基层减负,治标在基层,但治本在上级。有些上级部门层层“甩锅”,一些上级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好大喜功、脱离实际,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上级部门乱作为,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如果不能树立系统思维,自上而下解决政绩观错位的问题,解决“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问题,解决基层权责不明确、不统一的问题,解决基层人手少、资源少的问题,基层减负的实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第三,担心现行考核评价机制已经形成路径依赖,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有些地方的考核评价机制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和体系,个别甚至出现了路径依赖。目前,第三方机构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既不专业又不接地气,容易造成上级决策和基层实际脱节。有些考核评价存在“一刀切、一锅煮”的问题,不分青红皂白,不分类施策。有些指标体系存在宽化、虚化、模糊化的问题,考核重点不突出,指标设计不精准。增强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性,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第四,担心基层减负“一阵风”,形不成长效机制。多年来,有些地方已经开展了多轮整治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问题的行动,当时起效快,但反弹也快,有些问题一再反复,甚至愈演愈烈,不断衍生变异出新花样。有些基层干部担心,这次基层减负无法形成长效机制,“一阵风”过后,各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会死灰复燃。

  ◆以基层减负的“实效”来化解基层干部的“担忧”

  第一,树立基层减负的系统思维。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凭借简单的数字减少来衡量基层负担的减轻。应在解决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这些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系统思维。结合各地正在深化的机构改革工作,优化条块结构,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基层权责,对各地区各部门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形成基层减负的大格局。改变个别上级部门“随意下指令”的官僚做派,改变多头领导问题,完善权力清单,厘清工作职责,该由基层做的事由基层做,该由上级部门做的事由上级部门做,不能让基层的“责任状”变成上级部门的“免责单”。

  第二,多倾听基层干部的心声。减负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基层干部的评价。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抓好主责主业,这是基层减负的初衷,也是检验减负成效的标尺。应健全上通下达机制,让基层干部有表达心声的机会和渠道。在公共政策制定阶段多了解实际情况,多听听基层意见,避免“拍脑袋”决策。抽调应多考虑基层实际情况和被抽调干部的个人意愿,杜绝“任性”抽调。改进会议流程,减少传达会,增加讨论会,解决“有会无议”问题,让基层干部“有话说得出”。上级部门应经常同基层干部谈心谈话,落实带薪休假等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基层干部。

  第三,增强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性。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是基层过度留痕的主要原因。应提高第三方机构的准入门槛,将考核评价交给有资质、水平高、配置强、熟悉实际情况的第三方机构。坚持重点突出、易于操作原则,抓住一些关键指标与核心环节,让基层干部从繁琐、无谓的考核事务中解脱出来。施行差异化考核,探索“底线指标+增量指标”方式,调动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坚持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结果导向与群众导向相结合,注重吸纳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实现精准考核。坚持暗访与明访有机结合,避免扎堆式调研、应景式调研、走秀式调研、走马观花式调研,避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坚决破除以“痕迹”论“实绩”的考核导向,切实解决过度留痕、一门多牌、满墙有牌等痕迹主义突出问题。健全容错机制,避免以问责代替整改,坚决纠正“责任状”“一票否决”过多过滥的问题,防止责任层层下压。

  第四,探索建立共享数据库系统。有效利用科技手段不仅省时省力、快捷高效,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劳动。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共享数据库系统,打通信息壁垒,不涉密的基层素材一次上报、多方共享,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取相关信息,减少材料的多头报送、重复报送。探索建立移动端管理系统,方便基层干部办理开会、调研、培训、出差、请假等手续。

  第五,建立健全基层减负实效长效机制。建立实效长效机制能够避免基层减负“雷声大雨点小”“一阵风”等问题,给基层干部吃下“定心丸”。要将基层减负纳入绩效考核,看实际减负效果,看百姓评价口碑,让基层干部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荣誉感。应一直坚持下去,让基层减负成为作风建设的一部分,成为一种长效机制,让减负不反弹,让基层不折腾。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本文为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15YZD-10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