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
2019-10-08 10:16: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阿炉·芦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听彝家岗的老一辈人讲,百年前,几个彝族人来到这山岙。他们把珍藏的土豆种子植入厚土,过起与土豆相依的日子,于是,四邻八乡亲切地称呼彝家岗为土豆岗,称呼这里的娃娃们为“小土豆”。

  1978年,我成为彝家岗第四代“小土豆”之一。

  年幼的我跟随大人们重复着在土豆上摸爬滚打的生活。“山外面精彩得很呐!”说话的是易老师,他是最早上彝家岗的汉族人之一。易老师对我们说,要学文化哦,要改变命运才得行。“学文化干啥子呐?改变命运整啥子?”我们问。易老师问我们想不想吃好的、穿好的,想不想给阿爸买烟斗,给阿妈买围巾。我们跳起高呼,“想!”

  几年后的一天,我们彝家岗的五枚“小土豆”下山求学。

  初为学子,学校里最先撞击我心灵的,是高直的竹竿挑起的那面五星红旗。面对它,我不禁屏息凝气,站直腰身。“村小筹建十多年来,第一次飞进来彝家的‘小山鹰’呢。”我们排成排,接受最热烈的掌声。从趴伏土窝的“小土豆”到展翅天空的“小山鹰”,是一种命运的改变。

  一年又一年,土豆播种又收获,我们的学校由木房变成砖房,崭新的五星红旗高扬于锃亮的铁旗杆上。我们的学业也在一点一点进步。

  1995年,我们五个彝族学生中的三人被县民族中学录取。来到县城,我们第一次看见高楼,第一次走上水泥面的操场,第一次看见雄伟的升旗台,心潮澎湃。

  回想来路,彝汉同学相处的一幕幕,始终铭刻于心。我的同桌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教我汉语,我们彝族学生则把学会的汉语翻译成彝语,教给汉族同学。

  2014年起,我作为扶贫干部,投身到小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当中。所到之处,一座座敞亮的民居格外夺目,一声声充满幸福感的乡音格外悦耳。一次下乡,巧遇已退休的易老师。他说现在彝区乡下不比城里差。他领我走着,停下来,手一指,一块“彝家岗土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牌子高挂。易老师告诉我,“现在,‘土豆岗’成了万亩土豆基地呢,家家有份。”说话间,他回乡创业的儿子儿媳请我们进门入座,“彝家岗土豆全席”就要上桌了。

  我这枚曾经的“小土豆”很是感慨。多年来,彝家岗的“小土豆”们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经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引领,成为展翅天空的“小山鹰”。他们终于绽放,开启崭新的人生道路。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