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小中心”活用资源掘金银
2022-04-29 09:1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记者 倪敏 通讯员 周建林 申纯 梁荣芳 申纯 供图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桂林阳朔鸡窝渡村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游人如织。

  桂林永福县将村级集体经济融入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集体经济产业园。

  广西桂林全州县文桥镇仁溪村拓展现代化生猪养殖,搭建“农户+基地+企业+电商”农副产品供销模式,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永福县罗锦镇崇山村重建崇山新村、兴办研学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6万元;平乐县桥亭乡显堆村通过自主开发“月柿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冷库、仓储厂棚、大型烤房,村集体年收入突破60万元……连日来,记者在桂林各县镇村走访时,捕捉到一连串村集体经济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桂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在17个县(市、区)创新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站),实行“线上互联、线下共建、资源共享”,灵活发挥纽带作用,助力各村集体因地制宜掘“金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萌新芽发新枝。

  建好“指挥部”,

  县有中心村有站

  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原来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以前村集体没钱,路是烂泥地,房子破又脏,一年忙到头,收入不见长。这两年村集体有钱了,大家日子好过了,家家户户住新楼,村容村貌也漂亮!”毛仁庆是该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脱贫户;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站)指导下,他的合作社帮村民代销麻竹笋,去年销售额高达40万元。从0到1,持续发酵,通过“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龙溪村立足本村实际,构建起麻竹笋加工产业链,打造麻竹示范基地,不仅农户摘掉“穷帽子”,村集体年收入也顺利突破30万元,成为桂林党建赋能、全方位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高地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加快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桂林坚持先试先行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完善顶层设计,接连制定出台加强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17个县级发展服务中心和792个村级发展服务站,全面形成“县有中心村有站”的工作格局。桂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旨在让其既能为弱村导航,也能为强村加油,成为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挥部”。

  目前,该市在各级发展服务中心(站)的引领和带动下,大力发展资源开发、资产经营、产业配套等6种模式,全面推行“一村一项目”,探索了融合集群、服务创收等发展新路径,健全农产品产销服务、产权交易、品牌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等体系,深化村村联建、村社融合、村企合作模式,并在全市范围内培树起60个高质量发展标杆,建成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19个、县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集聚区16个,打造兴安、永福、恭城“风、光产业”,资源“有机农业”,阳朔“旅游经济”等一批绿色高质量发展品牌,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超2.25亿元,平均每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3万元。

  织牢“保障网”,

  人财技术一个都不少

  兴安县湘漓镇双河村是个脱贫村,该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站坚持因地施策、多元发展,通过建设柑橘配套加工标准厂房、发展“荷花+禾花鱼+田螺”生态农业、建成光伏发电站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1万元。

  针对类似一些脱贫不久的经济弱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痛点”,桂林市各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站)聚焦发展过程中人才流失严重、缺乏资金技术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积极优化服务,在人、财、技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汇聚经济持续发展、长效发展的强大动能。

  在人才保障方面,桂林择优选派581名第一书记和1086名驻村工作队员,选派350名科技特派员入村服务12257次,定措施、带技术、引项目,精准开展帮扶。鼓励能人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特色产业,为村集体创收551万元,为农民增收326万元。

  在资金保障方面,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扶持资金2.98亿元,推动596个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落地。统筹市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300多万元,为86个建制村提供相对充足的发展扶持资金。用好用活涉集体经济税收优惠、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桂惠贷”等政策,全市共为集体经济减免税费4200多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30386万元,“桂惠贷”188.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230多亿元,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核心保障。

  在技术保障方面,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示范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点等资源,创建集体经济发展培训院校库、师资库、教材库、基地库等“四库”,建成实训基地100个,通过典型示范、技术帮扶、模式创新,推广柑橘、柿子、葡萄等新品种264个,水肥一体化、智能节水灌溉等新技术158项。

  亮出“阳光账”,

  确保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近年来,桂林荔浦市茶城乡文德村通过流转林地200亩发展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和建设灵芝生态园实现收入32.26万元,通过自主开发1500羽灵芝乌鸡养殖实现收入3万元,通过发展清水鱼生态养殖收入0.704万元,村企合作获取分红8万元,公益林收入9.633万元……然而,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腰包”越来越鼓,如何规范管理集体资产,防止集体财产流失和不良债务的形成,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在荔浦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该村制定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金管理规定,规范细化了资金使用范围、使用程序和使用公示等事项。

  文德村是桂林市严把关、杜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现“糊涂账”的一个成功案例。桂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桂林市建立资金使用风险防范机制,细化项目立项、规范合同、财务管理、党建引领等7项具体措施,联动开展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行动,目前共排查集体经济承包经营合同4582份,清理规范问题合同513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30多万元;另一方面,在各村级发展服务中心(站)中广泛推行“阳光账”制度,建立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系,完善集体资产评估、财务预决算、不良资产管理等14个制度及办法,确保了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推动村级集体健康发展。

  同时,该市全面推行“村财乡管”,落实分片联系督导制度,成立13个督导调研组,每组负责长期联系1—2个县(市、区),实行精准督导、责任捆绑,建立健全“两随机”工作制度和“红黑榜”通报制度。对工作措施不力、年度任务未完成或弄虚作假的坚决查处惩戒,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鼓励,凝聚起各级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