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硕士驻村记
2019-01-24 15:2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李建成 陈宝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1月14日,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要路沟村,范俊毅(左)入户了解贫困家庭生活情况。 记者 史晟全摄

 

  范俊毅,90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省网信办公务员,学历够高、工作够好。

  要路沟,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我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人口过千,村子够穷、条件够差。

  清华硕士来到深度贫困村驻村帮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1月14日,农历腊月初九,是要路沟村集中屠宰生态柴鸡的日子。因老乡们嫌脏,都不愿意屠宰点离自家近,省委宣传部驻要路沟村工作队就把屠宰点安排在驻地院子里。

  寒冬腊月,塞外山村冷风刺骨,院子里却好不热闹。从院门开始依次摆开两个水盆、两个灶台、两张桌子。男女老少有的抓鸡、有的宰鸡、有的烧开水、有的薅鸡毛,忙得团团转。

  忙碌的人群里,记者一时难以辨认出哪位才是范俊毅。“认不出来吧?小范同志干活不惜力,灶台边戴眼镜薅鸡毛的就是他!”刚杀完鸡的村民周刚指点说。

  眼前的范俊毅头上落着煤灰,羽绒服上溅着血渍,鞋上沾着鸡毛,只有鼻梁上的一副眼镜跟想象中的清华研究生有点贴边。

  “等我褪完这只鸡再细聊啊,我们还得把这些鸡洗净、套袋,明天要赶早送到县城去检疫。”范俊毅一边薅毛一边说,“年前得赶紧把鸡卖出去,让乡亲们踏实过个年。”

  生态柴鸡是工作队2018年帮助村里谋划的致富项目,56户贫困户共免费分到3000只鸡苗。当时,捐赠鸡苗的公司承诺年底包销,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回购。眼瞅着就快过年了,老百姓心里着急,三天两头来找工作队。

  “鸡是乡亲们致富的希望,更关乎咱们工作队的信誉。”三个人一合计,拍着胸脯向百姓许下包销承诺。可连找了几家大公司,价格都不如意。“这卖鸡比考清华都难!”几次碰壁后,范俊毅感慨说。

  “上清华也不知道学了点啥!”有村民急得说起风凉话。

  “学了点啥?”范俊毅听到后来了灵感,自己学的是信息与通讯工程专业,利用互联网销售是本行啊。范俊毅设计的销售信息得到网友热捧,鸡以每只80元的价格被一订而空。

  还没等工作组高兴,新的问题又来了——鸡需要屠宰包装,送屠宰场处理每只费用要8元多钱。作为一个“理工男”,范俊毅反复计算了人工、包装等成本后得出结论——自己屠宰每只鸡能省2元钱左右。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都没为两块钱算计过。”范俊毅说,可老百姓辛辛苦苦喂的鸡,能多赚一块是一块。队长张浩听后拍板:宁可工作队脏点、累点,也把这钱省出来。

  “照工作队这种卖法,我一只鸡能多赚不少。”周刚对小范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可一年前范俊毅刚进村时,老乡们对他却不大感冒。

  “92年出生的城市娃娃,能解决得了咱村里的事?”“清华毕业,干不了事也白瞎。”

  范俊毅是2010年河南省新乡市理科高考状元,城市长大的他偏偏对农村感兴趣。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就曾到河南乡镇做过社会实践。2018年1月,省委宣传部选派新一轮驻村帮扶干部,小范主动报了名。

  尽管提前做了功课,可听了村情介绍后,范俊毅还是心底一沉。全村731户、232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32户、1085人,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村。

  “最吃惊的是要路沟村又分为21个村民小组,散布在沟沟岔岔里。”范俊毅此前没有村民小组这个概念。

  第一次入户走访,去的最偏远的6组。范俊毅清楚地记得是吃完午饭出发的,回到驻地时已是满天繁星。翻山越岭往返15公里,耗时近7个小时,脚起了泡。但小范心里却记挂上了——老百姓吃水、出行、用电都还那么难,我们一定要好好干,让要路沟变个模样!

  做好帮扶工作,首先要融入百姓,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一次,范俊毅在路上碰见一位村民热聊了半天,绞尽脑汁也没想起这位村民的名字,只能尴尬地问:“你叫啥来着?”

  “年纪不大,架子不小,这是看不起我们庄稼人。”那位村民立马拉下脸,转身走了。

  脸上臊得发烫,范俊毅拿出高考冲刺的劲头,对照片、查档案、做记录,在心里搭建起村情民情数据库。“克兴叔、秀玲嫂",学会如何尊重百姓的范俊毅渐渐赢得了百姓的尊重。

  工作队2018年谋划的扶贫产业主要是种植张杂谷和饲养生态柴鸡。入户发动群众前,范俊毅把各种政策背得滚瓜烂熟,踌躇满志。可第一站到周刚家里,就碰了一鼻子灰。

  各种扶贫政策,范俊毅讲得口干舌燥,周刚却听得云里雾里。“你们书生的大道理,俺们听不懂。你能不能说清楚俺种这个张杂谷有啥好处?”周刚直摇头。

  琢磨了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小范就来到周刚家“拜师”,学习用农村话说农村事。“以前的谷穗像根手指,一亩最多产500斤;张杂谷像根黄瓜,亩产七八百斤,价格还贵三毛钱。”范俊毅再次入户讲解,村民们都说“听明白啦!”

  种张杂谷、养柴鸡、养黑猪、建光伏电站,到去年底,要路沟村还剩96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89人。根据计划,2019年,要路沟村要整村脱贫,工作组又谋划了养牛产业。抓个歇息的空,范俊毅蹲在墙根下向村民们咨询意见。

  “咋搞才能让每个贫困户都有收益?”

  “同样一块地,勤快人丰收,懒汉就撂荒。要想养好牛,先平均分再组合,会养的帮不会养的代养,收益按比例分,户户得实惠。”大伙儿给他出主意。

  “这法子好!今年咱们村一定能脱贫,大伙儿有没有信心?”取到“真经”的范俊毅有些兴奋。

  “只要小范不跑,日子肯定过好!”周刚的一句俏皮话让院子里笑声满满……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