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村庄,出了36位农民诗人
2021-03-26 10:1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穆原野 黎霞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叶尔羌河行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弯了一道弧,折向东北。恰木古鲁克村就在这里,三面环沙,一面临河。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的村民出行还得靠小船摆渡。一大半的人,生于斯,长于斯,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直到横跨两岸的叶尔羌河大桥将高速公路引到村口,直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驻村工作队入驻村里。

  先是机器的轰鸣掩盖了闲聊的话语,两家工厂落户村里时,一些村民走进工厂,月底那一沓厚厚的工资,让整天晒太阳的人满眼惊诧。然后是破旧的老屋被拆除,一幢幢新房矗立起来。地板、沙发、冰箱、电视……崭新舒适的生活呈现在面前。再后来大路小巷都铺上了柏油,庭院门口鲜花绽放,蜂蝶栖息;葡萄架上,藤蔓缠绕,雀鸟和鸣。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合作社、扶贫工厂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用双手创造富足的生活。

村里的孩子在国学文化墙前学习

  2020年8月,恰木古鲁克村高标准脱贫,人均年收入超11200元,是3年前自治区文联驻村时的5倍。回头看,伴随着恰木古鲁克脱贫进程的,不仅有汗水,还有“诗”。

  “到处是欢笑的脸庞,勤劳的人民沐浴着阳光,我们把时代的旋律,谱成一曲曲春天的歌唱”。

  这是村民卡地尔·阿布都克里木创作的诗歌《春天的气息》里的诗句,展示在村委会“农民诗歌专栏”的宣传栏里。诗歌专栏每月出版一期,每期选发4位村民的作品。这块充满诗意的“芳草地”,已成为全村人心目中的“光荣榜”。

  诗歌专栏这个主意,源于驻村工作队的一次入户走访。那天,工作队走进一户院子,发现一群人围在一起,原来是卡地尔·阿布都克里木正将自己新编的顺口溜朗诵给村民听,内容都是村子里的人和事,村民都喜欢听。

  走访回来,工作队队员决心要发挥文联特色,推进文化兴村。几番商量,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决定搭建一个诗歌平台,让村民们都试着写写,说不定能有很好的文化宣传效果。半个月后,这块村级农民诗歌阵地就建立起来了。

  在村民大会上,工作队把“农民诗歌投稿箱”摆在大家面前,所有人都可以投稿,发表后每首诗歌还有100元的稿费。村民惊讶之中,响起一阵掌声。没想到一辈子白云黑土,如今竟有机会“阳春白雪”。

  布哈丽切姆·阿布拉是第一批发表诗歌的村民。29岁的她一直喜欢读书,即使下地干活儿,也会带个小本子,把点滴感悟记下来。看到村委会开辟诗歌专栏,她十分兴奋,当天就投来3首作品。

  第一次发放稿费是在2000多人的村民大会上。4位写诗的妇女戴着大红花,那份发自心底的喜悦自豪,洋溢在她们的脸上。

农民诗人领取创作奖金

  “党的政策温暖人心,农民现在多么欢欣,医疗养老有保障,吃穿教育不再愁……”前不久,在恰木古鲁克村“村晚”活动中,村民努热古丽·阿不力孜深情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

  村民塔衣尔用3天时间创作出饱含感激之情的《祖国颂》,讲述他们全家享受到各项惠民政策,包括住进抗震安居房、孩子们免费上幼儿园和小学、工作队帮助他家脱贫等,还赞美了工作队种树绿化环境等。自己写的诗能被贴出来给大家看,塔衣尔觉得幸福极了。

  这些农民诗歌,既写生活的变化,也写村民的勤劳,向善向美,情感真切。在大伙的要求下,驻村工作队又组织开展多场文学培训,请来著名诗人授课,提升大家的创作水平。

  工作队创办了《刀郎农民诗刊》,好的诗歌可以推荐到自治区级文学期刊上发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派人调研后决定,给村民们出一本诗集,名字就叫《心中的爱》,汇集了36位村民的300多首诗歌。去年7月,由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恰木古鲁克村成立了一支村民文艺服务队,除了朗诵村民创作的诗歌外,唱歌、跳舞、走模特、演小品。模特队长热汗古·吾布力说:“我相信大家能感受到模特走秀时传递的自信、阳光,这也是脱贫攻坚需要的精神。”

  同时,恰木古鲁克村还建起160平方米的村史馆,陈列反映村庄历史变迁的图片,展出村民使用过的农具与生活用品,在今昔对比中让村民品味当下的幸福。此外,村里还建起了长达5000米的国学文化墙,在村头巷尾绘制了600多幅连环画,讲述新疆历史和民族团结的故事。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我们大力支持农民诗人的创作,就是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恰木古鲁克村看得见、摸得着。”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驻村工作队总领队哈德别克·哈汉说。工作队带领村民不仅在生活上脱了贫,精神上也富了起来。诗一样的生活,正在这里展开……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