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打造“下派帮扶”特色品牌
2018-12-14 09:11: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刘成友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房前屋后树成行,猪圈沼气厕旁藏。台田冬枣棉花旺,桃李瓜果甜又香。”这幅美景,说的是山东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后毕村的田园风光。村支书刘增光满怀感激地说:“这离不开市里干部下派帮扶。10多年前,连续3批,9个干部,吃住在村里,一批接着一批干,才有今天的好光景。”

  “一批接着一批干”,正是对东营干部下派帮扶的生动概括。这项始于1985年的工作,33年来共下派3579人次,长流水、不断线,带富了群众和集体,密切了干群关系,培养锻炼了年轻干部,积蓄了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动能。

  东营因油而兴,1983年建市,一头是工业勃兴,城市发达;另一头却是农村贫瘠落后,城乡差距大。如何帮扶农村、缩小城乡差距,成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心头难”。

  东营市委组织部调研员徐梅清介绍,33年的下派帮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扶贫阶段,主要解决基础设施和贫困群众实际困难;扶强阶段,从2003年第12批开始,促弱扶强,强班子、调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扶优阶段,从2013年第17批开始,加大文化知识和智力帮扶力度。“这三个方面,在不同时期既相互交融又各有侧重,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时代内涵,增强发展活力。”徐梅清说。

  东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派帮扶,形成了下派常态化、工作目标化、帮扶梯队化的格局,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开国介绍,“就拿帮扶期来说,从最初每批为期一年,调整为一年半,后来又调整为两年,这更有利于干部成长锻炼,有利于群众得实惠、帮扶更到位。”

  下派帮扶,为干部提供了锻炼成长的舞台。干部们通过发挥部门优势和专业特长,带来硕果累累:市税务局选派干部张俊华,收藏了3000多部电影拷贝,义务为村民放映红色老电影,还为村里引进板材厂;市财政局选派干部高希超,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搞农超对接;市司法局选派干部毛杰帮村里扩建百亩大棚,建起法治文化广场,村集体年收入达20多万元……

  多数下派干部虽生在农村,但工作后长期在机关,缺乏基层阅历和能力。下派帮扶,让他们补上了“基层课”“群众课”。据统计,30多年来,先后有600余名下派干部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

  如今在东营基层,村支书遇到组工干部,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给我们派个工作组来吧!”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杨学义下派帮扶期间,有一次回老家东营区杨集村,村干部问他:“你咋不来帮帮咱村?”这让他满心歉疚。两年后,杨集村也盼来了帮扶干部——市卫计委宋勇。短短两年,村委会大院、卫生室、自来水、闭路电视、硬化街道,一应俱全,村里大变样。

  “帮扶结束离开那天,不少村民拿着花生和地瓜来送行,村支书卜祥山在大碗里倒上啤酒,边喝边流泪,说大家伙儿都舍不得你们走啊!我也任由泪水流淌。”现任市卫计委副主任的宋勇,一谈那天的情景还会眼眶湿润。

  这样让人感动的场景,铭刻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下派干部,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

  “下派帮扶,广大农民有期盼,干部锻炼有需求,一定要把这个品牌打造好,长期坚持下去。”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表示。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