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老乡跟着新村民奔富
2025-04-22 16:01:00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这款新茶今年卖得很不错,价格非常高。”4月17日,位于贵州省瓮安县建中镇的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拿起一罐新研发的茶叶说。茶泡出来,茶汤带有刺梨的馥郁香气,这是一款刺梨红茶。

  十多年前交通闭塞的穷山沟,如今已成万亩苍翠的有机茶园。这种改变的背后,得益于建中镇由外来企业家、技术专家、返乡创业者组成的新村民队伍,正是他们的努力,让荒山改变了模样。

  2009年9月,湖南醴陵企业家黄红缨来到建中镇。创业初期,黄红缨带领乡亲们劈山开路、垒石筑坎,硬是在荒坡上开垦出一片片茶园。然而,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再加上气候异常,首批黄金芽茶苗遭遇严重损失,近七成茶树焦枯死亡,200多万元的投入打了水漂。面对挫折,黄红缨没有退缩。2013年至2015年,她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新流转建中镇的40多座荒山,种植茶树1.26万亩,也把希望种进村民心里。

  常规茶园3年成园,黄红缨则坚持采用欧盟有机标准,她用了7年时间才开始采摘。创业之初,村民们对这位外来老板将信将疑,要求工资日结。而今,茶园通过了欧盟和中国国内的有机认证,她选育的“黄金芽”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镇3.56万亩茶园的产值也从2020年的6000万元,跃升至1.2亿元,还带动了2000多名农户增收。目前茶企提供300个以上稳定就业岗位和1800多个季节性工作岗位。“家门口上班,收入不比外面差,还能陪在父母身边。”村民李美坤返乡后在茶企做仓库管理员,月薪有5000多元,生活逐渐稳定。

  在当地,像这样的有技术、有情怀的“新村民”还有很多,他们的到来也吸引了不少当地村民参与新产业发展。“菌棒‘发烧’了,得赶紧通风!”从贵州省余庆县请来的“菌师傅”,在建中镇食用菌种植基地内,带着村民查看菌丝生长情况。大棚里,马桑菌菌棒交织而立,村民们根据师傅们的指导给菌棒打孔。目前,新村民已带动73户当地农户发展菌类种植,累计种下3.5万棒马桑菌与11.5万棒木耳。“我跟着师傅种菌,就在外打工挣得多。”返乡创业村民江继辉说。

  “新村民带来技术,老乡亲贡献经验,这才是‘黄金搭档’!”党员活动室内,“新村民”正与本地党员热烈讨论着。“我们把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配合茶旅研学路线,已接待游客2万人次。”“新村民”代表尚忠贤说。随着产业链的延伸,村民袁大秀也在自家小院支起了烧烤架,她说,旺季时一天能赚500元。

  通讯员 李富鸿 廖天文 庞 晋

  实习生 周霞瑛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