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素质不断提高 村官"江门模式"在广东推广
2014-12-16 13:59:00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王亚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刘海强调要强化各级党委书记的党建主业意识,创新工作思维和方式,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他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八方面亮点,称“有创新”、“有突破”。

  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结构逐步优化。全市现有党员21万多名。跟2009年相比,35岁及以下党员比重从2009年的19.95%提高到21.82%。大专以上学历党员比重从2009年的29.95%提高到2013年的37.38%。农村党员队伍总体趋势与全市党员队伍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但年轻化速度明显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占比从2009年的18.29%上升到21.97%,平均每年上升约0.7个百分点,是全市平均上升速度的3.5倍左右。

  将“书记项目”扩大为“常委项目”,形成大抓基层工作格局。江门市委创新将“书记项目”扩展到“市委常委项目”,各市(区)委班子成员、各镇(街)党(工)委书记也依次扩展,市、县、镇三级共实施了167个“书记项目”,形成了党委班子齐抓党建、全市上下大抓基层的强大合力。

  创新大学生村官“江门模式”,形成注重基层的人才培养选拔链。从2009年开始,我市用3年时间实现了“一村一大学生”的战略目标,创出了“按需选聘—规范管理—异地培养—有序流动”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获省肯定为大学生村官“江门模式”,并在全省推广。2009年以来,全市共选聘大学生村官1980名,目前仍在岗1027名。2014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有280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进入“两委”班子,其中9人担任村“两委”正职,有2人是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公共服务前移到村一级,解决了村党组织缺乏工作抓手问题。到2013年,全市投入超过1亿元,建立了82个镇(街)公共服务中心和1316个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党代表工作室与公共服务站相结合,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有效改变了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等问题。

  强化农村“三资”管理,确保廉政进村。全市73个涉农镇(街)全部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并把资产资源交易中心、农村财务结算中心、小型工程招投标中心、土地流转中心、审计小组、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等纳入中心统一办公,打造“三资”监管综合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通过完善“三资”监管,确保了2014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实现群体性事件、上访、有效投诉“三个零”。

  实施党内关爱工程,增强党的向心力。2012年开始,通过发动党员企业家捐款、在职党员自愿捐献等方式,市县两级共筹集2700多万元关爱金,帮助307户特殊困难党员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帮扶763户困难党员的1029名子女解决读书问题,慰问救助8200多户困难党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切实保障村(社区)“两委”干部待遇。逐步提高村(社区)“两委”干部工作报酬,稳定基层干部队伍,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激励基层干部参加学历提高班,提高村(社区)“两委”干部科学文化素质。与五邑大学合作,开设基层干部学历提高班,2013年2月,第一批541名基层干部入学;第二批报名的500名基层干部已于今年10月底参加入学考试。两期基层干部学历提高班,将为全市增加1000名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在职村(社区)“两委”干部,进一步充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