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施官镇:村村建起垃圾兑换点
2019-08-09 10:07:00  作者: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施官镇统战委员 邓汉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垃圾分类,说易行难。而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距离县城15公里的施官镇,已实行垃圾分类近3年,成为当地及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典范。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施官镇辖14个行政村、305个村民组,共有10906户、4.3万人。随着农村生活垃圾的与日俱增,加上无专人收集处理,乡村一度垃圾遍地、恶臭不堪,老百姓曾编了一首打油诗“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院内现代化、院外脏乱差”来形容当时的情景。

  2015年5月,镇里启动环境治理和卫生保洁全覆盖专项行动。第一件事,成立镇环卫所和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通过公开招标,由保洁公司承担全镇农村环卫保洁和垃圾中转运输任务,在14个村设立棚式垃圾集中收集点69个,配备保洁员71名,每个保洁员服务范围为3至5个村民组约300至500位村民。保洁公司将各收集点的垃圾装载压缩后,送往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2017年6月,来安县被住建部列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施官镇作为来安县4个试点乡镇之一。这次试点对我镇是一项新的挑战。因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面对的是农村所有家庭户,因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工作开展阻力较大。比如垃圾分类不彻底,虽然为每个农户免费发放了2只30升分类垃圾桶,分别印上“可腐烂、不可腐烂”字样,要求按照“可回收垃圾、有机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三类进行分类投放,但投放时错误百出。

  怎么办呢?我们告诉村民,可回收垃圾是可以卖钱的,主要包括废纸、纸箱、纸盒、易拉罐、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玻璃酒瓶等。为了解决可回收垃圾的出路,我镇在施官街道建设了1个垃圾兑换超市,在14个行政村分别建设1个垃圾兑换点,镇村垃圾兑换超市均由保洁公司负责运行,政府每年补助保洁公司1万元。

  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了垃圾兑换超市后,不仅村民的生活垃圾减少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以往随意丢弃的食品包装、塑料袋等,现在都成了“宝贝”。镇里有个池塘,过去塘面漂浮很多垃圾,一到夏天蚊虫肆虐,自从垃圾兑换超市开业后,短短一个月,水塘里的塑料瓶等杂物就被周边居民打捞干净了。

  有机垃圾就是可腐烂垃圾,包括饭店、食堂的餐厨垃圾、剩菜剩饭、蔬菜根叶、腐烂食品、瓜皮果壳、动物内脏、零食碎末、作物秸秆、枯枝烂叶等。我们在所有饭店、食堂的门前放置餐厨垃圾专用桶,每家农户门前放置一只绿色垃圾桶,专门用于投放可腐烂垃圾,保洁员每天定时上门收集,转运至有机垃圾资源利用站或堆沤池。镇里建设了一座有机垃圾资源利用站,日处理可腐烂垃圾能力约1吨,邻近的5个村及全镇餐厨垃圾全部由有机垃圾资源利用站进行再利用,每吨有机垃圾可制作有机肥200至300千克,有机肥全部销售给周边的苗木、林果种植企业,实现了垃圾再利用。

  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泡沫制品、破旧衣物、塑料袋、食品包装袋等。我们在每个农户门前放置一只灰色垃圾桶,专门用于投放不可回收垃圾,保洁员定时上门收集转运至垃圾集中收集点,再由压缩式收集车送至滁州市垃圾焚烧厂无害处理。

  此外,我镇还先后2次印发垃圾分类信,将垃圾分类宣传要点发放到农户手中,张贴到村民家中,村环卫专干和保洁员、督导员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和现场演示。经过半年多时间,到2018年6月,村民的垃圾分类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现在,走在乡镇街道、村组道路,几乎看不到落地垃圾,村民们又编了一首新的打油诗:“垃圾整治效果好,分门别类彩桶装,村净院美百姓乐,风吹四季草木香。”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