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区打造大学生村官青春“充电站”
2015-07-09 10:15:00  来源:黄山文明网  作者:夏天 胡晓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黄山区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建立帮带机制、实行递进培养、严格考核管理等措施,打造大学生村官青春旅途“充电站”,帮助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成才,为全区扶贫开发和美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在黄山区谭家桥镇,一帮年轻人和当地茶农共同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团。他们建立示范茶园,装修形象店,置办厂房,购置生产设备,2013年实现茶叶生产产值25万元。2014年,他们又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牵头成立由30户蜂农组成的金蜜源蜂业专业合作社,销售蜂蜜800多公斤,销售额达7万余元。这帮年轻人便是该镇的大学生村官汤星宇、蒋晓鹏、夏张辉和徐琳。从大学生到村官再到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创业者,农村成为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大学生村官如何扎根基层?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实实在在为群众想点子、谋路子、做实事。”蒋晓鹏感慨地说。

  该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信息面广、创新力强的优势,把农村经济工作和基层团组织建设结合起来,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班,由大学生村官向群众讲授沼气运用、茶叶销售等生活生产知识,培训群众560余名,带动了130余人就业、创业。

  在太平湖镇南安村便民服务大厅,来办事的群众第一句话常是“小汪去哪了?我想找她说个事”……小汪,就是我省第五批大学生村官、南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汪云。在南安村工作的半年里,汪云的身影留在了全村16个村民组的山脚地头,她厚厚的工作簿记录着群众反映的大小问题。问村里的群众:“小汪工作怎么样?”回答都是:“小汪办事我放心。”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村官有激情、干劲足,但经验少、缺历练”的实际情况,黄山区还创培养教育模式,在不影响村级工作的前提下,采取分期分批方式,有计划地让任职满一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参与乡镇阶段性重点工作,或到乡镇综治、信访、为民服务中心等与群众接触较多的综合部门挂职锻炼,拓宽工作视野,提升综合协调能力。为快速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该区建立区乡双层联系机制,从区级离退休干部、乡镇离退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中分别推选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农村情况的老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三级结对联带,引导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该区还鼓励大学生村官进班子、挑重担。在2014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区符合条件的13名大学生村官全部参选并高票当选。2013、2014年该区还面向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7名、书记1名。

  去年以来,黄山区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五比五争先’活动”为主线,以大学生村官团工委为依托,开展了帮助留守儿童补习功课、实用技能培训、到敬老院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每名大学生村官每月走访农户不少于30户,与3户以上困难群众结成对子,并利用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卫生应急、法律法规知识等,积极为美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