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清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石空镇童庄村的葡萄拱棚里,露水还未散去,村民李艳拿着果剪,小心翼翼地剪下一串饱满晶莹的“杞玉玫瑰”葡萄。“眼下正是葡萄上市季,订单一个接一个,今年又是个好年景!”阳光透过棚膜,洒在她洋溢着笑意的脸上。
村民在采摘葡萄。(童庄村村委会供图)
这份丰收的喜悦,并不只属于她一个人。目前,全镇共有149个拱棚,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益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背后,是15个村庄“抱团发展”的故事。
过去,石空镇各村种植技术不一、品种各异,收成全看个人经验。2020年,镇里立足集体经济探索区域党建共同体,推动15个村抱团发展,联合成立益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跨村联建”拱棚基地,专注种植“杞玉玫瑰”。
“这是从山东引进的葡萄品种,2023年首次挂果,去年总产就达到20万斤,为村集体增收超过300万元,带动群众务工收入80万元。”童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建宁笑着介绍。
童庄村目前有11个拱棚,去年村级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除了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工资,还能享受二次分红。郝建宁介绍,“去年我们的村民人均收入21274万元,这在西北地区可是不错的成绩。”
这套利益联结机制设计巧妙:公司将利润的20%用于分红,80%留作再发展基金,并建立村干部绩效与集体经济挂钩办法,以20万元净收益为基准线,实行“超额奖励、欠收扣绩效”,有效激发带头人争先创优。
共同体要发展,最忌“大村欺小村”,但强村为何愿帮弱村?郝建宁举了一个实例:枣一村发展较早,原本就拥有22个葡萄拱棚,但由于葡萄种植技术门槛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有限,单独应对市场波动显得力不从心。而相邻的枣二村却长期是个“空壳村”,缺乏支柱产业。结成共同体后,枣一村对口帮扶枣二村,向枣二村传授种植技术,还协助其建起了12座标准化葡萄拱棚,去年两村集体收入双双破百万元。
如今全镇149个拱棚整合运营,产出的葡萄统一打上“杞玉玫瑰”品牌,装进一样的包装箱,有了品牌溢价和议价优势,进一步拓展了各村的发展空间。
“每个村就像一根手指,各有长短,单打独斗发展空间有限。但握指成拳,就能形成合力——联合党委正是发挥这样的作用,通过统筹强村带弱村,最终实现整体发展。”联合党委相关负责人马宁做了一个形象比喻。
以一颗葡萄为起点,共同发展的理念逐步延伸至更多领域。去年年底,15个村再次合资建成兴旺玉米压片场,对镇域内村集体、农户的玉米进行深加工,每年产能达6万吨,经济效益可达800万元以上,实现农户、村集体、畜牧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如今镇里已形成“大联合、小结对”的发展模式,以全镇15个村共同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为代表的“大联合”,实现规模化运营,而产业基础相近的几个村之间,则进一步开展“小结对”,共同发展其他配套产业。“‘多条腿走路’不仅提升了整体抗风险能力,也为各村增添了一层保障——哪怕今年葡萄行情不好,还有其他产业可以支撑收益。”马宁说道。
从一村一品到十五村共育一果,石空镇以一颗葡萄为媒,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眼下,每个季度召开联合党委联席会议已成为常态,研究解决公司运营中的问题。最新一次会议的重点是讨论引进新品种和开拓电商销售渠道。
“今年,我们将持续深化‘区域党建共同体’发展模式,扩大‘中宁圆枣’‘枣园清炖土鸡’‘杞玉玫·瑰’葡萄等品牌效应,形成资源集约、产业集群、特色集聚的发展优势。同时,我们将积极探索构建集葡萄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综合体,打造石空特色样板,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提效飞跃。去年,全镇已涌现5个百万元村,今年我们将力争这一数量增长至7个。”石空镇党委书记赵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