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梅雨天气过去,伏天来了,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长沙镇四桥村的李霞盘算,该去村民葛平根家帮他把棉被晒一晒,换洗一下床单。
李霞是四桥村“暖阳洗衣房”的志愿者,“上岗”近3年,暖阳洗衣房免费为村里独居老人、贫困老人等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免费的浣洗服务。
走进暖阳洗衣房,洗衣液的清香扑面而来。这间洗衣房面积不大,但干净清爽,2台洗衣机、1台烘干机、1台缝纫机、1张办公桌、2个自制置物架、8个洗衣篮就是全部家当。桌上放着两本台账,一本记录着全村约420名需要帮助的人员名单;另一本记录着从2023年以来接受洗衣服务的人员名单,记者数了数一共满满18页。
洗衣房负责人张陈莉告诉记者,四桥村户籍人口4000多人,常住人口仅有户籍人口的一半,留村的大部分是老人。2020年退休的李霞和村里一帮志愿者帮助照顾独居老人、高龄老人。
暖阳洗衣房的缘起,是李霞有一次去探望葛平根。3年前的一天,李霞发现葛平根棉袄脏兮兮的,积攒的污垢让袖子都变得油亮亮的,“衣服脏了怎么不洗一洗?”“洗不动啊。”葛平根很不好意思地笑笑。
“对我们来说简单的洗洗涮涮,对体弱的老年人来说,就是天大的难事。”李霞心下琢磨,贫困老人家里没有洗衣机,床单、被套、棉衣泡水之后,别说体弱老人洗不动,她这个“小老人”手洗的话也要累得够呛。
帮村里老人建一个洗衣房!2022年,村里把闲置的小岗亭改造成最初的洗衣房,花3000多元买了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烘干机,暖阳洗衣房就办起来了。2023年,四桥村整合闲置办公用房,投资不到5000元,在村部新建暖阳洗衣房的升级版。
四桥村党总支书记徐海军介绍,村里建立由“志愿者+网格员”的服务模式,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及网格员前往老人家里收取要洗的被褥、衣服,在洗衣房集中清洗、晾晒烘干,再送衣上门。“村里热心人多,村民报名很积极,我们40多个小组就有40多个志愿者。”
“洗衣房解决了大问题。”葛平根感动地说,志愿者们十天半个月就会来看看他,洗洗晒晒,家里也干净了许多。暖阳洗衣房开张三年来,他感觉生活得“有质量”了。
三年来,发生变化的不止是葛平根的生活,“暖阳洗衣房”也在一次一次的服务中,不断提档升级,张陈莉介绍,从志愿者手洗,到多点位机洗,如今看到的洗衣房已经是“3.0”版本了。
暖阳洗衣房越办越红火,服务人群从300人增加至400人。徐海军算了一笔帐,办洗衣房村里统共只花了1万多元,洗衣液、消毒水等日常耗材也花不了几个钱。这是花小钱解决了老人的大难题。前不久,暖阳洗衣房又添了一台新家具,徐海军从家中搬来一台闲置的缝纫机,方便帮老人们缝缝补补,“业务”拓展了,老人心里更熨帖了。长沙镇10个村(社区)都建起了“暖阳洗衣房”,服务人群进一步拓展至4000多人。
“料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说,志愿者上门来还陪我们聊聊天,说说话,我这心里太开心了。”四桥村张德娥说出了很多老人的心里话。进入夏天,很多轻薄的衣服她都会自己手洗干净,但她还是每天都盼望着志愿者上门。“老伴去世一年多了,儿女也远在北京,就图他们上门来和我聊聊天。”
上门取、送衣物,给了志愿者们充分与老年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更能捕捉到老人最急迫的需求。就拿张德娥来说,独居的她难免会有些头疼脑热,她的手机里存着志愿者们的电话,有什么需要电话就能得到帮助。
“给老人家洗衣服、送药、检查水、电、气,他们几乎是全包了。”张德娥的女儿喻小燕介绍,自己在北京照顾年幼的孙子,以前记挂着留在村里的老母亲,每个月都要回家一趟,现在有了志愿者,“有他们在,我放心!”
“我希望通过我的服务,帮助更多的老人。”李霞今年61岁,通过志愿服务,她看到了自己的幸福晚年。
本报记者 严磊 通讯员 王军 朱嘉诚
“暖阳洗衣房”志愿者们正在为村民晾晒刚洗完的被单。严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