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安徽亳州村官用青春激情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4-10-28 16:21:00

  在刚刚结束的全市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中,有17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2人当选为村委会主任,87人当选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这些大学生村官是如何赢得村民信任,从而当上村里带头人的呢?这些从“象牙塔”中飞出的“领头雁”,有着怎样的艰辛和快乐?未来他们打算如何肩负重任,在希望的田野上筑梦?让我们走近三位新当选为村“两委”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聆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郭建:“村官就要为群众办实事”

  2011年9月,刚刚大学毕业的郭建被选聘到蒙城县双涧镇王楼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刚去那会儿,有人告诉他,隋寨村是个烂摊子,各项工作稳居全镇倒数,谁去也干不好。

  “村官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郭建在走访中了解到,隋寨村有1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4370多口人,有72户低保户。其中道路问题是村民心中的“老大难”问题。郭建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利用上级“一事一议”配套资金,为李庄、寨中、寨西、汪庄、孙庄、王华等自然村长达13公里的土路铺上煤矸石,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题。

  为了让村民过上“绿”色生活,郭建带领村民植树造林,沿县道龙顺路、高速公路两侧,种植法国梧桐和女贞树、垂柳等苗木4000多棵。同时,在高速公路两侧55米内流转土地260多亩,进行垂柳和黄山栾育苗,达到省级绿化要求。几年后,这些树木将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实现绿化、增收一举两得的目标。

  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是郭建一直以来的梦想。到隋寨村任职以来,他积极扶持种养大户,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隋寨村赵新建的养殖场原来只有80多头羊,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不高。在郭建的鼓励下,赵新建种植牧草,统一圈养,扩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模式,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高,现在年合计纯收入达20多万元。在赵新建的带动下,村里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开始返乡创业,通过养羊、养鱼等项目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经过郭建三年的努力,隋寨村摘去了落后的帽子,郭建也当选为隋寨村党总支书记。

  王雷:“要当村官,先做村民”

  2012年7月,作为一名女大学生村官,王雷怀着对乡村憧憬和到农村干事创业的决心,来到谯城区十八里镇洪庄村工作。

  王雷一直向往着农村的田园风光,但刚来到洪庄村时,眼前的土房土路却让她傻了眼。但是王雷并没有退却,而是暗自定下了一个3年计划——把洪庄村打造成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乡村社区。

  “要当村官,先做村民”。刚到洪庄村时,王雷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村民,每天在村里转悠,熟悉环境,主动和村民聊天,教村民如何使用微信、QQ等现代化交流工具,给他们普及新科技知识,让乡亲们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这些小事不知不觉拉近了王雷与村民之间的距离,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此后,从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到参合率达到100%;从计生工作后进村到全镇前五名;从争取区供销社20万元资金装修新村便民超市,到争取安徽纳通集团投资开发扩建云台庵项目;从发动7名大学生村官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到打造十八里镇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品牌……这些花费了王雷大量的心血,但是看到村民们的笑脸,她心里感到踏实温暖。

  在刚刚结束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王雷当选为洪庄村党总支书记。“将来打算以云台庵旅游项目建设为依托,把均王营建设成一个集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经济先行区’。我坚信,洪庄村的未来必将更加绚丽多彩。”谈到未来,王雷信心满满。

  王超:“城里娃也能种好菜”

  出生于1988年的王超自小在城里长大,2011年到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民族新村任大学生村官。此前从未做过农活的王超。刚到村里时没有丝毫头绪,不知该从何入手,甚至连遇到群众也不知道怎么打招呼。这种茫然的状态在一段时间里始终困扰着他。

  工作一段时间后,王超彻夜思考打破尴尬局面的办法。后来,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村里承包土地种植大棚蔬菜,一方面顺应上级号召,在农村带头创业富民;另一方面,和群众同甘共苦奋战在一起,用行动赢得大家的信任。

  蔬菜种植起步之初,村里多数村民都对他持怀疑态度,“一个城里娃也能搞好大棚蔬菜?”王超并不将别人的疑虑放在心上,那段日子里,他每天带领村民起早摸黑一心扑在菜地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那些起初怀疑王超的村民逐渐被感动,慢慢地和王超熟络起来。

  在牛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王超创办的大棚蔬菜种植创业园发展到20多亩,总产值达20多万元,依托蒋楼民族新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发家致富。

  如今,担任了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民族新村党委第一书记的王超有了新的打算:“将根据全村整体的发展形势,进行全面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向其他先进地区学习经验,争取早日在村里打造出比较成熟的经济产业链。”

  为“三农”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着力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搭建平台,倾心培养、历练,全面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使一大批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在今年的全市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走上了村“两委”负责人岗位。”市委组织部农组办主任龙辉介绍说。

  龙辉表示,这批大学生村官的当选,将进一步拓宽党员群众的致富道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村级办事服务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为“三农”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来源:亳州晚报   作者:汝平 武清海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