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 斌
2012年9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村长论坛”践行“大学生村官精神”交流会上,竹山县东川村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确定为“全国大学生村官创业研究基地”(以下简称:村官基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书长、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张丛明亲自授牌。竹山县依托基地平台,以省委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为服务重点,以“一村一”、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大学生为主体,按照“立足竹山、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发展思路,突出“示范带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创业指导、互动交流”五大功能定位,为圆村官创业梦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全方位支持。
第一,优化创业环境,完善政策扶持。围绕破解创业难题、强化创业保障,竹山县在溢水镇东川农业高效示范园内开辟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区,投资200余万元完善创业区内水、电、路、沟、涵、渠等基础配套设施,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县委组织部还针对大学生村官、“一村一”、返乡创业大学生和退伍士兵等不同青年创业群体,整合中央、市、县现有青年扶持政策,会同多部门联合研究县内配套政策,制定出台了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强,且涵盖各级扶持政策的《竹山县青年创业指南和政策汇编》,成为青年创业的“掌中宝”。在资金扶持方面,主动对接省市县有关部门出台的涉农和创业扶持优惠政策,依托省委“扬帆计划”和“田园小康”等政策,帮助有创业意向的村官加大创业扶持资金争取力度。截至目前,竹山县共为5名大学生村官、19名返乡创业青年和多名农村实用人才提供1-10万元不等的贴息贷款,创业贷款和资金扶持金额达300余万元,极大助推了大学生村官创业步伐。
第二,交流碰撞火花,激发创业热情。针对多数大学生村官一味将“公考”作为唯一出路的现实问题,无形将自身出路变窄,如何打破这一壁垒,实现村官的健康成长,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消除村官创业的畏难情绪,使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村官变“心动”为“行动”,竹山县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县内创业园和外地荆门钟祥、武汉星光、陕西户县、安徽小岗等地实地参观考察,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交流会等形式让大学生村官与当地产业大户、创业老板互动交流,亲身感受创业成功的乐趣,使其获得创业动力;其次,对已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村官,分别明确县乡村技术骨干作为指导主体,实行“多对一”跟踪式的创业指导,从而增强他们的创业底气。2008届大学生村官黄德雁,自身一直有着创业的意愿,但看到其他村官都在为编制奔波于考试时,一种“随大流”的想法使自己一直没有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但通过多方位交流互动后,他成为县内第一个创业“吃螃蟹”的大学生村官,成功以生态有机蔬菜种植作为自己的第一个项目,并掘取到创业的第一桶金。
第三,创新培训模式,实施体验培训。如何让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如何让参训学员学习收效更丰富,竹山县委组织部多次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告别以往党校室内传统培训模式,创造性的在“全国大学生村官创业研究基地”开展“体验式”培训,即:自己动手吃农家菜、走出宾馆住农家屋、拉近距离听“十堰最美村官”讲、俯下身子向基层干部学、挽起裤腿入创业基地研,逐步建立起一套“室内教学与实地操作、专家讲座与师傅指导、理论学习与基地实践”全新的培训模式,其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引起“人民网”、“新浪网”等全国各大网络媒体高度关注。截至目前,村官基地先后邀请部门技术人员、“最美村官”、土专家、基层好公仆代表等成功组织22批次培训,培训大学生村官、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创业大学生和退伍创业士官等共计1600人次,无形中激发了青年创业热情,促使创业团队不断壮大、创业热情不断高涨。
第四,依托网络平台,建立官方网站。为宣传村官特色、助力产品外销、汲取外地精华、拉近村官距离,竹山县政府出资注册了一级域名“全国大学生村官交流信息官方网站”,网站已于2013年12月通过国家工信部审查备案上线。作为全国第一家以政府名义注资开办的村官交流信息官方网站,以其独特的视角第一时间传达政策法规、宣传创业典型、提供技术指导、开展互动交流,网站一经上线便引起了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的积极称赞,“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和“网易新闻”等重量级媒体也先后给予关注报道,逐步成为全国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第五,突出自我管理,成立组织机构。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能力水平,最大限度施展大学生村官才华,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村官工作热情,逐步形成村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格局,竹山县委常委会通过多次研究商定,经过层层报批后,创造性成立了隶属于县委组织部的“竹山县大学生村官创业管理服务中心”,为加强村官基地建设、引导广大农村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县委组织部通过“公推直选”方式,在全县在岗大学生村官中选举产生第一届党支部和团支部,走在全省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前列,依托“全国大学生村官创业研究基地”,建立起“中心+支部+基地”工作平台,使整个村官基地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目前,大学生村官党、团支部成员已成为县域产品孵化、包装升级、网络销售和技术引进的骨干力量。
第六,创新创业形式,实施电子商务。竹山县资源丰富,可加工可推广的土特产有很多,但让当地人一下说出几个产品品牌恐怕一时还挺为难,如何解决县内产品外销的问题落在第一届村官党支部肩上。研究和思考后,以网络销售走电子商务的想法应运而生。在村官创业交流官方网站内开辟专栏对土特产品集中展示,结合网购发展趋势,创造性的在淘宝网上开设了特产展销直营店,实现了从传统实体经营到网络营销的大跨步。村官基地为严把产品质量关,还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产品质量审查程序“企业产品—部门检验—审核通过—部门认证—基地推广”,对通过层层审查的产品由村官基地负责“产品包装—图片制作—简介撰写—二维码生成—网络展示—售后服务”等工作,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严谨细致,确保了网络推广产品质量信誉有保障。这一突破性的举措得到了周边企业和个体的高度认可,竹山喻来福公司总经理兴奋地说:“以前我们生产了好东西还要自己到处跑推销太累了,现在可好了,有了你们这群年轻的娃子给我们提供配套服务,我们可以专门搞生产了。”截至目前,该基地通过网络销售已成功为3家企业和个体实现收入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