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张维庆(左三)来到云南省腾冲县清水乡大寨村老年协会慰问老党员。与老党员潘永周、大学生村官赵增满等聊起基层组织建设等话题。
近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第四巡回督导组组长、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云南乡村调研时,以一个老村官的身份与大学生村官真情互动,现场传授“村官之道”,勉励大学生村官自觉践行群众观,真诚融入群众,真心服务群众。
“心中要有一张蓝图,下决心把这张蓝图绘到底”
8月13日上午9时,张维庆来到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里仁社区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面对中央来的“大领导”,里仁社区班子成员既兴奋又紧张,纷纷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自觉揭短亮丑。
“总认为自己年轻没经验,难度大、难见效的工作不愿做;不知道群众最需要什么,不知道在农村该干什么,只关心领导是不是来检查……”一位20多岁年轻姑娘的发言,引起了张维庆的关注。在得知这位姑娘名叫张延馨,是一位大学生村官时,张维庆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村官岁月。“我也曾是一名大学生村官,26岁北大毕业后,到了山西省最穷的山沟,先当了一年小学老师,然后就当大学生村官,包一个生产大队,200多户人家,一包就是三年。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老百姓一年辛苦下来,分到手里的粮食只有120多斤。”
张维庆接着回忆道:“为了让群众脱贫致富,我当时绘制了一个五年蓝图,从修建基本农田干起,先解决吃饭问题。我们和老百姓一起,没日没夜地干,吃不上饭只能吃红薯粉渣滓做的饼,劳动强度很大。我们村有几十个复员退伍军人,他们并没有因此摆功,而是和老百姓一起战天斗地,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生,真是深受教育。党员干部和老百姓拧成一股劲,几年时间就把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了,人均粮食从120斤增加到360斤。”张维庆语重心长地勉励张延馨,当村官要有目标,要有坚定的信念,心中要有一张蓝图,要把这张蓝图绘到底,干出老百姓满意的效果。
“跟村民打交道要实打实,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
腾冲县清水乡大寨村党支部曾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去年10月份原村书记辞职,由大学生村官赵增满接任。8月16日下午3时许,张维庆一行来到这里调研。“北京来的领导如此体贴群众,作风如此扎实,对我们是言传身教哇。”说起2个多小时陪同调研的感受,赵增满收获了太多的感动。
在大寨村为民服务站,张维庆认真观看了劳务专业合作社宣传栏,详细询问村里外出务工的人数、主要从事什么工种等情况。赵增满介绍说,村里有70%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劳务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他们免费培训劳动技能、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张维庆称赞这是一项很好的民生工程,大学生村官就应当这样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谋出路。在翻看2013年冬春救助款发放名单时,张维庆发现一位名叫李正杰的农户发放了900元,而其他农户只发了150元。张维庆向赵增满了解其中的原因,赵增满解释说,这一家本身比较困难,而且去年大旱他家粮食受灾最重。
“那我们就去李正杰家看看吧。”来到李正杰家,老人去医院看病去了,张维庆就与李正杰的儿子拉起了家常,问他上了几年学,有什么技术特长,平常干些什么,家里收入如何,是否享受低保等等,鼓励他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
“两个多小时的走访,如同上了一堂示范课。”张维庆对群众的体贴和对农村工作的熟悉程度,不仅让赵增满看到了差距,更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干部作风,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看似平常,却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
在与张维庆的交流中,赵增满介绍了自己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自照镜子”的情况。最突出的问题是作风漂浮,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不能结合本村实际创新实践;走访群众少,对群众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了解不具体,不深入,工作路数不清、方法不多。张维庆希望赵增满找准问题就要努力整改,“跟村民打交道一定要实打实,真刀真枪地干,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
“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需要年轻有为的大学生村官”
龙陵县镇安镇岭干村最低海拔1300米,最高2100米,村里1769人,人均耕地只有0.61亩,村民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是典型的贫困村。8月19日上午,督导组一行从腾冲县赶往保山市途中,在高黎贡山半山腰的公路上,张维庆要求临时停车,随机走访了公路边的岭干村。
岭干村的书记、主任都到镇里开会了,在村里值班的是大学生村官、党总支副书记苏丽。在村党员活动室,张维庆问苏丽到村几年了、家在哪里、哪个学校毕业的、学的什么专业、村里的基本情况……家长般的关怀,让苏丽暖流涌动。
接着,督导组一行由苏丽带路,顺着乡村小路而上,来到岭干村四组线正云家,正在树下拔草的线正云老人见有客人来,赶忙拿来刚收获的新鲜核桃招待大家。张维庆问钱正云对大学生村官的印象,“小苏来村里好多年了,办事热心公道,我们信得过。”村民的肯定,让苏丽深受感动。她对张维庆说,“村民最朴实,你把他们放在心上,他们就会把你举过头顶。”
苏丽向张维庆介绍了5年多的在村成长经历,“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了解农村人的艰辛。能用农民的话说话,说农民想听的话,做农民想做的事。从刚当上村官时的茫然到现在的稳重,从最初跑腿打杂到现在全面处理村务,有付出更有收获。每每听到村民由当初称呼我“小苏”到现在喊我“丫头”,心中万分欣慰。”
“你这个村官不简单,领导一个团呢。”听完苏丽的介绍,张维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从线正云家出来的路上,张维庆关心起苏丽的出路,得知苏丽今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失利时,拍拍小苏的肩膀说,“没事,继续努力,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是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好舞台,正需要像你这样辛勤努力、无私奉献的大学生村官,只要努力付出,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张维庆向随行的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建议,要树立一种鼓励实干的导向,让那些干得好的村官不考试也能解决身份。
“志在顶峰者,不会半坡退却;信念迷失者,常有歧路彷徨。”新老村官的青春对话,在3位年轻村官的心里泛起阵阵涟漪,似春雨润泽心田。张延馨在日记中写道,张维庆组长一番饱含深情的教导,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奉献,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对照他们不图名利、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我感到差距很大。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加深入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不做“镀金者”,要做实干家,圆满实现我的“村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