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2018全国两会 > 村官代表 > 代表二> 正文
【江西日报】解析善治三维度——代表委员热议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8-03-12 14:37:00

  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是千百年来人皆向往的和谐图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法治、共治、智治三维度,热议社会治理现代化。

  法治:“啃”下治理“硬骨头”

  “有一种蓝叫春节蓝。”全国人大代表、友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冯帆在江西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抛出一组数据:2018年春节期间,江西11个设区市均发出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方案或公告。在除夕18时至正月初一11时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间段内,南昌PM2.5日均值为7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冯帆参与了南昌“史上最严”禁燃烟花爆竹规定的制定全过程。在她看来,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顽症,切中了社会治理的“痛点”。要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就要强化依法治理,主动将矛盾化解、问题整治、隐患消除等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啃”下“硬骨头”。

  冯帆认为,坚持依法治理还能形成“多赢”的局面:让群众获益,也让基层政府日常依法行政有了方向和保障,律师等专业人士也有为社会服务的更大空间。

  “法治是最优的治理模式,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石。”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对此深有感触。

  张伟介绍,“医闹”是全国医院普遍面临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秩序。江西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性医疗纠纷处理法规,对第三方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等作出明确规定,有效遏制了医疗纠纷中“大闹大赔”的行为。“条例实施以前,医院经常都有前来‘讨说法’的患者;条例实施以后,患者维权有了法律依据,医院也不用再‘花钱买平安’。”张伟说。

  “法制不健全是社会治理不到位的一个原因,”张伟认为,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同时,要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查缺补漏,为实现“政府依法行政,社会奉法行事”打下基础。

  共治:打开治理之门“金钥匙”

  “小社区,大社会。”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余梅时时挂在嘴边的话,她工作的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是一个大型老社区,有2000多户居民。要做好如此多人的管理和服务,着实是个考验。

  千难万难,一心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不难。这两年,社区建立了6个与物业公司、居委会、业委会、城管、公安等多方协同的网格,136名老党员和群众骨干成为专、兼职网格员,他们既是搜集民情民意的“信息员”、群众矛盾的“调解员”,又是便民利民的“服务员”。社区里鸡毛蒜皮的矛盾,都通过这张“网”化于无形。

  余梅引述了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段话:“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她认为,这些论述切中了社区治理的要害,也指明了治理策略。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所提的“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则让社会治理充满了温暖。

  “城市基层治理,靠政府大包大揽很难再行得通,必须调动多元力量。”余梅认为,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矛盾,需要以更开放的胸怀让社会治理创新“多点开花”。当政府与社会能够各司其职,精准治理、良性治理才成为可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涌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洪亮面临的是更加纷繁复杂的乡村治理。

  三年前,摆在刚刚担任支部书记的李洪亮面前的难题是“垃圾围村”,村民怨声载道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于是,他将村民的“心事”摆在了村民理事会上,群策群力商议解决。

  村民说心事,村事大家办,一起动脑筋、出点子。李洪亮告诉记者,村民理事会制度越来越完善,逐渐成为村里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不仅让村民们打开心门,热情参与村庄发展,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乡里乡亲的感情深了,治理的效果也更好了。

  “目前,农村基层治理中最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这位85后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希望能通过不断拓宽村干部的来源渠道,完善保障和培养成长机制,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加入村干部队伍,提升乡村治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智治:为社会治理嵌入“智能芯片”

  社会治理,最终要落脚于一个个细节中。

  “法媒银”平台,让“老赖”坐火车、乘飞机、贷款处处受限;通过数据信号预判热门景区客流,为科学限流提供决策依据;“雪亮工程”,构建了一张遍布城乡的“安全网”……如果说过去的社会治理依赖的是“人海战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据战术”越来越多地用于社会治理各个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航空大学校长罗胜联形象地将“智能治理”比喻为“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社会治理嵌入一枚‘智能芯片’”。

  罗胜联认为,大数据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摸清家底、分析预测、精准决策。他举例说,城市智慧交通系统,依靠信息化技术,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同时,公交行驶信息又成为道路交通规划的数据依据,促进社会公共事务决策更科学,进而使社会治理变“总结”为“预判”,变“应对”为“引导”。

  作为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罗胜联从正在江西进行的“河长制”中看到了科技给治理带来的便利。一方面,用先进的传感装置,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为各级河长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将采集的河道基本数据、河道两岸企业排放数据、生活垃圾和违章搭建数据等,构建河道治理模型,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精准决策。

  因此,他认为,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首先要有用现代科技解决治理问题的意识,其次需要部门内部数据打通、共享和整合,通过多部门协同、大数据互通达到善治的效果。

来源:江西日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