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丈量,当好交通扶贫的先行官(4月2日)
2019-05-31 09:0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19年4月2日

我深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经常主动深入基层,开展现场勘查和调研工作,在澜沧江边的高山峡谷间,在巍巍高山的冰天雪地里,在藏北羌塘的广袤草原中,在珠峰脚下的边境公路上,在边防一线的祖国前哨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在充分调研,了解实情的基础上,我利用交通规划与运输政策领域专业知识和经验,积极参与编制西藏国道网线位规划、西藏省道网规划、西藏农村公路网规划和西藏“十三五”交通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西藏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引领和指导。

用脚丈量,当好交通扶贫的先行官

在做好规划基础上,我积极协助厅领导与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委沟通协调,参与拉林公路、贡嘎至泽当、日喀则机场路、拉萨至那曲、拉萨至日喀则、国道219线萨嘎至朗县金东、国道216线区界至改则等一批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帮助这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真正成为一条条西藏民族团结之路、文明进步之路、共同富裕之路。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拉林高等级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西藏有了第一条由首府通往地市的高等级公路,拉萨至林芝车程缩短到4个小时;贡嘎至泽当高等级公路于2017年建成通车,山南泽当融入拉萨一个半小时经济圈;日喀则机场专用公路建成通车,日喀则市到机场只需半个小时。这些公路项目的相继建设,使沿线农牧民增加了收入,发展了经济,带动沿线农牧民更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援藏五年来,西藏公路通车里程从2013年的7万公里增长到2018年的9.8万公里,增长了40%;等级公路从2012年的4.9公里增长到2018年的8.5万公里,增长了73%,公路等级得到了很大提升,为西藏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

西藏的农村公路难修,农村客运更难通。在任交通运输处处长期间,加快推进西藏“四好农村路”建设,我们要做的不但要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好,更要确保农村客运运营好,切实解决农牧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我积极深入乡村开展调研,充分结合西藏农村客运市场薄弱,地广人稀,线路长、客流少,市场化运营困难等特点,与同事们研究发布西藏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争取农村客运场站建设补贴政策,加强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积极督促和指导各市(地)加快实施农村客运建制村通客车任务,为西藏建设“四好农村路”积极出谋划策,做好政策铺垫,让农牧民群众的出行更方便、更舒畅。

用情奉献,当好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作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现有贫困人口7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24%。贫困程度深、人居环境差,因病、因灾致贫现象较为普遍,扶贫任务十分艰巨。而交通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太多,一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也是制约西藏人民群众脱贫的瓶颈。初到西藏时,西藏很多乡村不通公路,老百姓的出行很困难,有的地方依靠人背马驮,有的地方靠溜索或渡船,有的乡村因雪山阻隔,每年甚至有半年多的时间都要与世隔绝。在高原本来就缺氧,更不要说让百姓徒步走好几十里的山路。

援藏以来,恰逢西藏处于农村公路“强基础、惠民生、补短板”的关键时期。为切实解决农牧民出行难的问题,实现到2020年西藏与全国人民一道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采取“通乡油路”、“交通强基惠民”、“边境小康村道路”、“易地扶贫搬迁路”、“边防公路建设”等一系列交通扶贫攻坚举措。我积极参与其中:为筹措建设资金,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出谋划策搭建投融资平台,参与制定西藏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筹建方案,参与协调政策性银行贷款等资金渠道,为西藏人民加快建设致富路、小康路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截止到2018年底,西藏农村公路里程达到6.9万公里,乡镇、行政村通达率分别达到99.9%、99.8%,乡镇、行政村通畅率分别达到83.1%、48%(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1倍和2.3倍)。西藏农村公路建设的越来越好,很多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西藏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

用心坚守,当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西藏有边境县21个,边境乡104个,与邻国及地区接壤的陆地边境线长达4000公里。因边境地区大部分处于喜马拉雅山脉附近,高山密布、地形和气候复杂,造成交通出行不便,很多边境村留人难。因此,西藏边境公路既是守护神圣国土的生命线,也是边境地区农牧民脱贫奔小康的致富路。为了切实解决边境地区农牧民出行难的问题,让更多的人搬迁到边境地区,成为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结合边防公路建设制定实施边境地区小康村公路建设计划,加快推进和完善边境地区农村公路网络。我在援藏期间有六户“结对子、认亲戚”扶贫对象,其中有两户就在边境村——墨脱县背崩乡地东村。

2013年11月,墨脱公路刚刚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第一次走进墨脱,去背崩乡地东村看望我的门巴族“亲戚”。我看到那里的乡亲们守着青山绿水,富饶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却因道路不通、交通不便,很多生产生活物资都要靠人背马驮,价格比外面要贵好几倍,而那里的特产又没办法运出去,日子过得很穷,流下了心酸的眼泪。更让我难忘的是,因为当时去地东村的山上没有路,崎岖难行,只能靠徒步走完10多公里崎岖和泥泞的山路,才到地东村见到了我的“亲戚”。和我一起同行的同事因为路太难走崴了脚,最后出来的时候是乡亲们找了一头骡子帮忙将她驮出来的,看着身边那汹涌澎湃的雅江,还着实为她的安危捏了把冷汗。在村子里我们和亲戚们唠家常、出点子,帮着他们想脱贫致富的办法。“亲戚”们一杯杯甘甜的青稞酒、一碗碗浓香的酥油茶,把我和他们的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2016年,第二次去墨脱查看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看着筑路机械在不停地忙碌着,一条天路即将在雅江峡谷高山深处开辟出来,“亲戚”们盼望已久的公路就要在不远的将来通车了。2018年,我第三次走进墨脱的时候,地东村和周边乡村的农村公路都已经建好了,雅江上那座年头久远的吊桥也换成了新桥,“亲戚”们可以乘汽车进出了,看着“亲戚”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感到无比欣慰。

隆子县玉麦乡是西藏比较典型的边境乡,有9户32人在那里守护着我们的国土。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玉麦乡,离朗县县城不过33公里,但却隔着海拔5000多米的日拉山,每当大雪封山,这里几乎就成了“孤岛”。之前的老路,路况很差,汽车几乎难以通行,每遇大雪封山,乡里的干部群众出行只能依靠徒步,等翻过日拉山走到曲松村,早已精疲力尽,而这样的生活,隆子县玉麦乡的村民们每年都要过上大半年。去年从曲松村到玉麦乡的公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建成了双向两车道的三级公路,车程缩短近2个小时。随着公路的建成,玉麦乡小康村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展开,游客纷至沓来,餐馆生意红火,竹编、鸡血藤手镯等当地手工艺品供不应求,56户藏族百姓将搬进新家,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经过西藏交通人的不懈努力,交通扶贫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像玉麦乡、地东村这样的边境乡村通了路,有的还通了客车,看着当地群众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逐步摆脱了贫困,我为自己有幸成为“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中的一份子感到自豪,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们援藏干部经常去看望西藏自治区福利院孤儿,邀请他们与养护工人欢聚在一起,共同度过温馨美好的节日,让孩子们和基层养路工人共同感受大家庭的温暖,还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我每年都要利用基层调研机会或专门去看望和慰问我的农牧民“亲戚”,向他们捐款捐物共计3万多元。虽远离故乡、远离亲人,但我并不感到孤独,因为这里有我的藏族“亲戚”,有我朝夕相处、血浓于水的在藏干部群众,西藏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高原,稀缺的是氧气,宝贵的是精神。援藏六年来,我深受“两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的熏陶和感染,秉承“宁愿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工作信念,勤勉工作,尽职履责,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西藏交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这期间,我接受了锻炼,得到了成长。我把情感和汗水留在西藏,把青春和才干献给西藏,把与西藏人民的鱼水之情刻在心里,成为我这一生,都断不了、放不下、化不淡的西藏情。

 

来源:交通运输部

作者: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 王东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