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走近“第一书记” > “第一书记”专访> 正文
甘肃第一书记郑访江:在村民心中,是个靠谱的人
2018-11-19 14:33:00

  郑访江(右二)走访村民。

 

  “就算青春渐行渐远,我也会庆幸。在我的青春里,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侯坡村。”10月17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后,郑访江深情地提及了侯坡村。

  这个陇中黄土高原上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是甘肃省通渭县第三铺乡的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232户10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户439人,贫困面为42.2%,这里脱贫有难啃的“硬骨头”。

  2017年8月,甘肃省中医院选派团委副书记郑访江来到这里,担任侯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那会,他的儿子才两个多月大,70多岁高龄的父母也需要人照顾。为此,他叫来远在老家、出嫁多年的姐姐来照顾父母和妻儿,自己第一时间赶到了侯坡村,俯下身子扎根农村,结穷亲、解民忧、帮民富,成为贫困群众的“贴心人”和脱贫奔小康的“领路人”。在驻村的4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帮助许许多多特困户实现了多年想实现而未能实现的脱贫梦。

  郑访江记得,他刚到侯坡村碰上的第一件棘手事就是收缴新农合保险,眼看到了缴费系统关闭的期限,村里只剩下侯姓村民一家没有缴,而且他家连续4年都没缴了。

  村干部告诉郑访江,这家工作不好做,常常是没说两句话就被主人骂了出来。原来,在之前的低保户评定中,侯姓村民家没有被列为低保户。他一直误认为是村干部办事不公平。任凭怎么解释,他都听不进去。

  郑访江主动要求去侯家试试,刚进门时主人还笑脸相迎,可一听说要缴新农合费用,就不愿听了。第一次没有效果,第二次再去。这次郑访江并不着急说缴费的事,而是两个人围炉而坐,边喝茶边聊天。郑访江得知,这家不是没钱缴费,而是对村干部不信任,总觉得有人在背后整他,就不愿意配合村里做事。

  听出事情的原委后,郑访江心里有了底。此时正值村里发展暖棚养牛,侯家也修建了牛棚,可主人听说免费的小牛要过完年才能兑现,心里又起了疑心,一定要等到牛进棚再缴费。郑访江当场承诺,免费的牛一定会落实,并拿出了纸和笔,将承诺白纸黑字写在纸上,告诉对方“办不到可以据此向上级反映”。这位村民被感动了,当即同意缴费。自那以后,侯姓村民经常说,郑访江靠谱,办事说到做到,值得信任。

  通过这件事,郑访江感到,对每个驻村干部来说,赢得群众信任对开展工作非常重要。

  驻村以来,郑访江和甘肃省中医院的41名帮扶责任人,分别深入侯坡村38户贫困户家中,就教育和医疗保障、饮水和住房安全、种植和养殖产业等情况进行调研,制定出“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

  何虎虎家是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之一。他因患有眼病而视力失明,去年又诊断患了直肠肿瘤,他家的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的危房,随时都有塌陷的可能。郑访江帮助筹集资金2万元,为他家盖起了房子、建起了牛棚,并动员他的两个女儿去杭州打工。如今,何虎虎家的生活状况明显好转。

  因病致贫是侯坡村许多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作为医院派出的扶贫队员,郑访江通过“送人就医,送医上门”等途径帮助他们解决看病就医难题。贾继珍是侯坡村下侯家社的村民,今年3月29日,她在丈夫的陪同下赴省中医院诊治眼病,在超声诊断中意外发现有乳腺肿瘤,郑访江请肿瘤外科主任为她免费做了手术。贾继珍的丈夫侯学仪说,“医生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我们,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郑访江深知,要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必须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他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让侯坡村的牛羊产业、种植产业、光伏产业、就业扶贫车间逐步发展起来。截至目前,全村新建牛棚83座,其中建档立卡户新建78座,养牛416头、羊225头,基本实现了户均2头牛、户均1头羊。通过乡政府协调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建起了10座蔬菜大棚,农户种植了辣椒、西红柿等效益较好的蔬菜,采取“党支部+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设立4个党员示范棚,吸收6户贫困户种植。2017年以来,村里还引导群众种植花椒604亩、金银花100亩,并套种黄豆、玉米等经济作物,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老百姓的真情。冬天的山区格外寒冷,经常是屋内暖和,屋外却是零下20多度。这一冷一热,很多帮扶队员都病倒了,由于肺部感染,郑访江在县中医院输液治疗期间,村民们自发地带着水果看望。

  如今,每当看着特困家庭渐渐地过上好日子,每当读着一封封发自内心的感谢信,郑访江的心底充满着暖意,“我想,这就是驻村帮扶工作的最大回报吧。”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纪自寅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