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志智双扶的脱贫之道
2019-01-11 14:17:00  来源:zuzhirenshi.com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来自四川大小凉山、乌蒙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报道

  四川盆地周边的大小凉山彝区、乌蒙山区,不仅是“蜀道难”的主要分布区域,也是两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面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缺资金、缺产业等难题,面对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桎梏,帮扶干部如何融入和引导彝族同胞全面摆脱贫困,“不让一个人掉队”?本版聚焦横跨两大连片贫困地区的四川乐山市,探寻该市以党建引领破题,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强大动力的有效路径,供读者借鉴。

  ——编者

  

  

  干部队伍家底薄,谁来帮?

  ◎向贫困村100%选派驻村帮扶干部,建立“1+5+N”帮扶工作机制

  ◎向贫困户100%选派结对帮扶干部,2.47万名干部结对帮扶6.8万户贫困户

  “语言不通、年纪又轻,这小伙子行吗?”2015年8月,四川乐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7岁的梅鹏第一次踏进马边彝族自治县大竹堡乡白岩湾村时,迎接他的是村民的一脸疑惑。

  2015年7月,乐山市举行“千名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动员大会,向贫困村派出首批驻村帮扶工作队,吹响精准扶贫、下沉扶贫“冲锋号”。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梅鹏积极响应号召,挑起纯彝族聚集的贫困村白岩湾村第一书记担子。

  “‘彝布’在彝语里有幸福圆满、富裕小康的美好寓意,我希望村里人能过上‘彝布’一样的生活。”梅鹏穿上彝族服饰,为自己取了个彝族名“阿巫彝布”,主动学习彝族风俗文化,很快融入彝家生活,走近彝族村民。

  邀请专家到村民家里集中进行培训,向局里汇报争取经费扩建通组公路,为村里争取配备专业垃圾清运车,积极联系爱心企业捐赠电脑开办网络教室,帮助使乙木罗等特困户走出困境……短短两三年时间,梅鹏从不懂彝语的汉族小伙成长为“百事通”的“彝布书记”,不仅获得了村民认可,更带领白岩湾村的脱贫工作走上“高速路”。

  脱贫攻坚,最关键是选好带头人。在有着43个贫困村、2.87万贫困人口的沐川县,县乡村组干部、22个行业扶贫部门、县级帮扶单位、第一书记等组成的攻坚战队,成了沐川县摆脱贫困的中流砥柱。

  2015年8月,乐山市司法局驻村第一书记师玉容来到沐川县高笋乡安坪村,短时间内与乡亲们打成一片。沉在这个交通极为不便、生产模式单一、村民收入微薄的边远山村,师玉容和村“两委”干部一道,精心“绣”出民生、产业、精神、文旅4朵“脱贫之花”,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绣花书记”。

  如今的安坪村,新房拔地而起、公路蜿蜒延伸,“春赏花、夏摘果、秋垂钓、冬刨汤”四季如画,全村于2017年底实现整村脱贫。选择连任的师玉容说:“帮扶乡亲们走出贫困是我们来这里的责任,帮助他们过得更好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梅鹏、师玉容是乐山市众多扶贫干部的缩影。坚持尽锐出战,把“最能打仗的人”派到脱贫攻坚一线,是乐山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通过海选、精选、遴选、面试等环节,乐山市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和能力关,先后选派2.6万名扶贫干部。在四川省“五个一”驻村帮扶体系基础上,乐山市结合工作实际建立“1+5+N”帮扶工作机制,向贫困村100%选派驻村帮扶干部,为每个贫困村分别明确1名县级领导挂联,落实1个帮扶单位、1名联系领导、1个驻村工作队、1名第一书记和1名农技员“五个一”帮扶力量,明确乡村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以及结对帮扶责任人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职责,凝聚“百企帮百村”、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N”方帮扶力量融入脱贫攻坚一线。全市共有792名干部组成的259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市级以上单位选派量达60%。同时,向贫困户100%选派结对帮扶干部,2.47万名干部结对帮扶6.8万户贫困户。

  选优配强贫困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同样是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为增强贫困县党委政府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乐山市通过市内交流、中省下派、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等方式,优选50名县级领导干部到贫困区县任职。

  党建工作深度融入脱贫攻坚战场,乐山市统筹省市县乡干部人才资源,择优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帮扶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在广袤大地上汇聚起决战贫困的滚滚洪流。

  

  农村党组织基础差,如何带?

  ◎整合资金约1亿元,新改建彝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273个,占比96%

  ◎彝区乡镇党政正职“彝汉”搭配占比64%,培养提拔彝族乡镇干部196名

  2018年4月,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福来村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完成活动阵地标准化建设。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阵地,集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幼儿园、日间照料中心、多功能会议室、游客咨询中心、文化室、文化体育广场、停车场于一体,为干部群众办事服务找到了“根据地”和“主心骨”。不只是福来村,2016年以来,乐山市启动“村党群服务中心三年提升计划”,整合资金约1亿元,先后对273个彝区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新建和改建,占比96%。

  彝区基层硬件基础有了,如何培养适应彝区工作、愿意留在彝区的基层干部队伍,成为夯实党建基础的关键。

  2016年5月,乐山市统筹选派市级机关干部到彝区乡镇任职,市委政研室34岁的王羽主动报名。报名之前,王羽已经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工作了5年,先后挂任雪口山乡党委副书记和黎明村第一书记,在组织关心下,从一名普通科员成长为主任科员。面对抉择,父母和朋友都很不理解,纷纷劝他:“你已经在马边干了5年,眼看快回市上了,孩子过几个月就出生了,何必再背井离乡去受那份罪?”王羽没有丝毫犹豫,告诉家人:“脱贫攻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组织既然需要我,我就该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6月,王羽就任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党委书记。

  白杨乡是纯彝族乡,与王羽搭班子的是彝族干部罗阿有。在两人的密切配合下,白杨乡党委政府带领当地党员干部理清发展思路,以党建促发展、倡新风、强产业,发展高山蔬果基地500亩、峨参基地1000亩,开发“彝山珍”品牌参酒和绞股蓝茶,大力推进移风易俗,2年时间就实现了瓦洛村、月河村2个深度贫困村脱贫退出。

  乐山市把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交流作为培养彝区基层干部着力点之一,2016年以来,跨地区统筹选拔23名年轻优秀干部到彝区乡镇任职,彝区45个乡镇中有29个乡镇党政正职实现了“彝汉”干部搭配任职,占比64%,培养提拔彝族乡镇干部196名。

  通过汉族干部,彝族干部更加熟悉党的政策、了解扶贫项目、掌握市场规律;通过彝族干部,汉族干部更加熟悉彝区语言、了解彝区风俗、融入彝区生活。双方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彝区干部队伍充满生机活力,带领贫困群众挖掉“穷根子”,甩掉“穷帽子”。

  为储备一批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乐山市还大力实施村“两委”后备力量“蓄水池”计划,为每个村储备2名以上35岁左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村级后备力量,采取县级以上集中轮训、乡镇干部结对帮带、顶岗锻炼等方式,加强对村级后备力量的培训指导,引导村级后备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已培养彝区年轻后备人才1100余名,有力解决了村干部选拔后继乏人问题。

  

  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怎么扶?

  ◎志智双扶,实施精神扶贫“六大行动”,推动物质精神“双脱贫”

  ◎贫困户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深刻蜕变,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

  “杨书记,你要多给我发点钱,不然我这日子没法过了。”2015年8月,乐山市委群工局派驻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迎新村第一书记杨川第一次走进贫困户曲比秀华家,听到的却是这样一句让人深思的话。

  精准扶贫,首先要让贫困群众在思想上脱贫。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后,杨川带领村“两委”制订种植养殖发展规划,大力推行“帮扶单位+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创立“脱贫励志专项资金”,通过“干得越多,激励越多;干得越好,奖励越高”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逐步摆脱“等、靠、要”思想。

  在杨川的努力下,全村陆续成立了10余家合作社,带动种植茶叶、藤椒、魔芋。以扶贫资金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形式,全村76户贫困户全覆盖加入合作社分红,不仅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也有了持续保障。

  而在峨边彝族自治县,高聘金、高礼金的“双高”治理,成为精神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峨边县金岩乡挖吉村水落苦惹的儿子水落阿沙是贫困户,到了彝族适婚年龄还未娶到媳妇。2017年终于有媒人给儿子介绍了一个挺不错的对象,男女双方都相中了对方。本来是一件高兴事儿,可是高额的聘金礼金却让水落苦惹眉头上愁云尽显,家里没有那么多钱可怎么办呀?

  好在,峨边县开展高聘金、高礼金“双高”治理,规定婚嫁聘金不超过5万元、礼金不超过2万元。最终,水落苦惹家给了女方7万元聘金礼金定下这桩婚事。2017年水落阿沙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脱贫,水落苦惹眉头上的愁云终于散去。

  为保障“双高”治理持续长效,峨边县实行党员干部婚嫁聘金礼金备案公示制度,公布举报电话,设置监督举报经费对党员干部实行监督。实施“双高”治理以来,全县共有700余对新人嫁娶,聘金礼金普遍降至规定标准以下,较治理前下降50%。婚嫁开支大幅减少,群众将更多资金投入生产发展和子女教育,提升家庭持续发展能力。

  “辨证施治”的精神扶贫正在乐山市深入开展。金口河区从贫困群众中推选产生50余名脱贫攻坚励志典型,组建“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巡回宣讲团进行现身说法,引起群众共鸣;马边彝族自治县实施“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家长、教师进行激励,同时调动三方积极性……乐山市出台关于开展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实施方案,通过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等“六大行动”,落实十八项工作举措,打出扶志扶智“组合拳”,推动贫困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

  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贫困户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深刻蜕变。截至目前,乐山市实现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2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从21.2万人减至1.3万人,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

  

  

  迎新村第一书记杨川(左一)与群众同劳动。 杨跃/摄

  

  马脑村驻村工作队为群众发放仔猪。 杨星/摄

  

  福来村群众学习《福来报》。 李秀实/摄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