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应该讲什么样的话?
2019-04-02 10:06: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姜忠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有意见选择保留,有不满私下“吐槽”,有怨气藏在心里……近日,有《半月谈》杂志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在职干部在公开场合不愿说真话、不想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谨守“为官不言”原则,由此产生的“群体失语”现象在基层有抬头之势。

  基层干部患上“失语症”,诱因各异,但从采访中不难发现,大家多是基于趋利避害的现实考量。为了博取赏识,讲话虚报浮夸者有之;总想明哲保身,遇事当开明绅士者亦有之。甚至还有人总结出“批评领导,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投票减少”的二十四字“箴言”。凡此种种,无疑让真话、实话成了稀缺品。

  基层干部该讲什么样的话?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环,也在直接同群众打交道的第一线。他们行走在田野间、街巷中,最清楚群众生活的“一枝一叶”,最了解百姓关心的“一针一线”。他们尤不该讲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而应该讲响当当的真话,反映沉甸甸的问题,提出实实在在的建议,展现出百姓萦怀的深沉情感。“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前一段时间,山东单县的“乡村夜话”基层治理模式备受赞誉,表面看是“一壶茶水一条凳、干部群众团团坐”,归根结底还在于大家在“夜话”上唠出了真问题、谈出了真方案。

  古人讲“郡县治,天下安”,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工作作为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肩负着将外界的“刺激”传递到“神经中枢”的重要作用。一旦真话成了稀缺品,“神经末梢”也会因此丧失“刺激——反应”功能,层层传导之后,有机体的运作难免陷入“打滑”“空转”的局面。矛盾、问题被掩盖,苦衷、困难被回避,结果就是上级对下级不了解,下级对上级有怨言;基层“信号灯”的失灵,还会导致规划蓝图失去“坐标”,政策决定失去依据。事实说明,“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基层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

  根除这种语言形式主义,既要通过纪律、制度为讲真话、敢担当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领导干部也要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胸襟气度,主动打捞来自基层的真实声音。宽松、民主的讲话氛围营造起来了,民情民意原汁原味地反映上来了,我们的政策才能跑好“最后一公里”,百姓才能体验到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