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为什么自掏40万元垫资领办合作社
2019-08-27 16:0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林华维 倪怀成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8月20日下午,本报记者前往山东省栖霞市北部的汉桥村采访。沿途山林浸染,鳞次栉比的苹果架把道路两旁的山峦点缀得甚是喜人,果然不负“苹果之都”的美名。

  “这三座大山之间就是汉桥村,两年前,这里还是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到处是荒山荒地和老旧的苹果树。”记者顺着汉桥村党支部书记刘守欣指着的方向望去,荒山已经变成了青山,漫山的苹果树已经有2米多高,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就可以挂果了。不远处,村民们正在苹果树下拉枝、除草。刘守欣介绍,村民们闲暇时间在这里务工,男工每人每天120元,女工每人每天90元,此外,入社村民每年还能拿到每亩600斤的小麦保底钱。

  汉桥村地处胶东半岛的丘陵地带,共有村民584户、1638人,耕地1158亩,果园742亩。上世纪70年代,汉桥村开始大规模办果园种苹果,村民们种出的苹果个大、甜度高、色泽艳丽,在栖霞乃至烟台都远近闻名,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随着树品、土地老化,再加上果农年事也高,更新树种、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已成为单家独户难以逾越的大山,汉桥村乃至栖霞市渴望一场“苹果革命”。

  刘守欣先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多方筹资512万元,新建、浆砌平塘两处,铺设管路3.5公里,硬化山路3.5万平方米。借助扶贫开发,投资33万元建设光伏项目,投资18.5万元入股企业,所得收入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村级公益事业。村子的发展渐渐有了起色,在2017年底,汉桥村成功摘去了“贫困村”的帽子,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

  “贫困村”的帽子是摘了,但刘守欣深知汉桥村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苹果品种势必要进行更新换代,才能不在市场竞争中落后。2018年初,连续第四次当选村支书的刘守欣下了一个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改变汉桥村贫穷落后的状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了。村支部换届选举一结束,刘守欣紧接着召集举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随后立即丈量土地、签订合同,为此,刘守欣自掏40万元垫付土地流转资金。刘守欣的决心和行动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也纷纷行动起来,仅两天时间,96%的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合作社对每亩土地,按照600斤小麦折价发放基础股金,集体则以连片改造后多出的108亩土地入股,目前已完成3.8万株苗木定植和基础设施配套工作,见效后可为集体增收100万元以上。2018年,汉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1.5万元,集体收入13万元,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的路子。

  在支部领办合作社过程中,刘守欣也找到“当家人”的感觉,对汉桥村的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他介绍,接下来将依托区位产业优势,规划休闲采摘、旅游体验、综合服务等9大片区,探索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模式,推进多条腿、多渠道发展,打造集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

  刘守欣说:“我这个产业园,我的信心要足得多,也就是说五年以后,逐渐要从100万,增长到200万、300万。你说怎么能达到这个数呢,一点都不是吹得。我这108亩土地,算一算,就这个收入来看,最少最少一亩地纯收入不会少于2万块钱。我们村集体占10%,一亩地两万元,我们村集体一亩地收入就是两千元。800亩是多少,就是100多万,我们村集体还多出来108亩土地,这108亩土地还有20%的股份,再加集体收益的10%,就是每年30%的收益。”(通讯员 刘斌)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