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冲刺 湖北南漳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找准发力跑道
2018-12-14 09:36: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魏遵超 胡扬山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中蜂养殖技术员为肖堰镇大坪村蜂农做技术指导。 张顺俭摄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六日,肖堰镇观音堂村三十户困难群众像股东一样高高兴兴领到产业入股第一次分红。 朱君明摄

  11月,初冬。

  湖北南漳县长坪镇园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搬迁户肖学武正在自家小院柴房生炉烤火, 75平方米的安置房崭新又温馨。该安置点共有203户615人,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距离南漳县城百里之外,薛坪镇张坪村的食用菌大棚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们忙着采菇、分拣、装车……一辆辆满载有机香菇的集装箱货车从这里出发,漂洋过海发往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

  这是南漳县脱贫攻坚征程上的两个喜人镜头。地处鄂西北荆山山脉的南漳县,是湖北省37个贫困县之一,现有省级贫困村41个,县级贫困村2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9269户50674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脱贫攻坚集结号吹响以来,南漳县将党建引领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切实发挥各级扶贫队伍的带富作用,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攻坚之路。

  依靠一个好班子

  脱贫攻坚需要领头人、主心骨。“一级组织,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越是贫困,越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越是贫困,越要提升基层组织力。”南漳县委书记王鹏同志的话语掷地有声。

  南漳县委扛起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县委书记带头深入调研、精心部署、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包乡镇、包村、包户,访真贫、察实情。

  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在县委的带领下,脱贫压力层层传导,贫困村两委班子拧成一股绳,谋出路、闯富路。

  今年“七一”,肖堰镇观音堂村召开先进表彰暨贫困户股民分红大会,8名受表彰的“草根”披红挂彩,32户贫困户饱含热泪地捧回了4.65万元入股红包。

  就在几年前,该村还是集体经济“空壳村”。在各级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观音堂村两委班子筹措整合资金300多万元,发展了30亩优质红心猕猴桃、20万袋代料食用菌,建成了装机容量120千瓦的光伏电站,养殖了125箱中蜂。

  4大主导产业上马后,村两委扶贫扶志两手抓。村里刚发展猕猴桃产业时,基地上的树苗时常被偷。有个村民被抓现行,不仅不觉得羞愧,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村集体的,谁都可以用。”村里抓住这件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开展了一场“整风活动”。村两委干部通过拉家常、送思想,引导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召开院子会,制定村规民约……改变群众等靠要的落后思想。

  以往,“手中无米、唤鸡不灵”。如今,村集体经济有了突破,党支部凝聚力增强,村民的日子好了、观念新了。开党员大会,民主议事,只要村干部一个电话,大家都能准时参加。

  谋划一条好路子

  如何破解 “空壳村”多、“薄弱村”多、脱贫出列村多的困境?“找准路子是关键,发展产业是根本,要立足用发展思维解决贫困难题。”南漳县县长肖力说。

  在产业谋划上,南漳将全县贫困村分为资源资产盘活型、配套服务创收型、特色产业带动型、扶持资金整合型等多种类型,实行错位发展、综合施策。同时积极发挥扶贫资金杠杆作用,以独立经营、多元承包、合作入股、参股分红、资产投资等多种模式,开辟发展村集体经济多元通道。目前,全县90%以上的村都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路径。

  产业扶贫,须因地制宜。九集镇郑家畈村纠正了将自然资源一次性卖断的做法,对村集体的1000亩山林、300亩水面、500亩堰塘,不搞长期发包,采取周期循环经营,每年增收13万多元。彭家营村借力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华中绿谷”在村内发展的区位优势,村两委牵头成立综合服务公司,提供项目建设、卫生保洁等多种服务,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在一些基础条件好的地区,产业升级为扶贫带来了新的活力。东巩镇、薛坪镇、肖堰镇等山区镇拥有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先后培育了浩镕、顺发等多家年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食用菌深加工企业,擦亮了“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的金字招牌。南漳东漳丝绸公司以荆楚丝绸文化为依托,全力打造“楚国桑蚕丝绸博物馆”展示平台,成功走出了种桑养蚕、丝绸加工、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产业升级,产业链延伸,为上游贫困村种养殖收入和务工收入带来了提升空间。

  派下一支好队伍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依靠一支善打胜仗的扶贫队伍。

  肖堰镇观音岩村是南漳县典型的高山贫困村,山高路远,喝水难、出行难,挣钱难上加难。2015年10月,县财政局派出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观音岩村,实行“清单式”责任包保。驻村工作队根据时间要求和岗位需求,采取集中进村帮扶和分批次进村帮扶相结合的方式,与帮扶对象见面,确定帮扶方案。

  “吃水难、行路难,是观音岩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大短板,不解决水和路的问题,观音岩村将无从发展。”县财政局选派的扶贫干部刘昌盛和同事们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交通水利建设资金,帮村里扩修公路,建立三级泵站,解决村民喝水、出行问题。一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注册成立食用菌、木瓜、生猪等种养殖合作社,派技术专家定期指导,现在观音岩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万多元,实现了整村脱贫。“感谢派来的好干部,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肖堰镇观音岩村贫困户王作辉激动地说。

  村民的好口碑是扶贫工作队的最美勋章。南漳县在扶贫力量选派上坚持“选得准、留得住、用得好”的标准,切实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作用,重点从党建指导、教育培训、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培育等10个方面对驻村人员职责进行量化,确保工作队员靠前帮扶,并充分尊重贫困村党员群众的发展意愿。在队伍管理上,明确管理机构,制定考勤考核、召回撤换等7项制度,引入群众评议机制,严格落实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制度。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南漳县打造了一支扶贫作风实、带富能力强、扶贫业绩优的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人才支撑。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