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是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人才战略工程。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够早日成为业务上的能手、工作上的强手、服务上的硬手、建设上的抓手,依靠组织部门共同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实干型”村官团队尤为重要。
打造勤思好学的“学习型”村官队伍。从实际出发让村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业务专题辅导、观看先进村书记事迹片等形式,每月组织部门组织一次村官学习,通过集中和自学等形式,督促村官养成自觉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利用微信群、QQ群、飞信等方式,发送时事政治、党建新动态、农村惠民政策法规等,方便村官及时学习了解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先摸先进事迹,帮助净化组工干部思想灵魂,增强村官党性观念。促动每名村官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并“将学习作为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生态度”。
打造锐意进取的“创新型”村官队伍。本着精业务练特长的原则,以“争创优秀村官”为主题开展活动,通过活动交流村官可以经验共享、难题共解。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官”每月写一篇工作心得体会在会上交流,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做到共享经验、共解难题、共同进步。同时,为有效开阔他们的视野,组织他们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党建示范点、各工业基地参观学习,使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从而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努力使村官队伍成为创新思维最活跃、创新动力最强劲、创新成果最显著的新型后备干部队伍。
打造一心为民的“服务型”村官队伍。结合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和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村官通过各项“爱民亲民惠民”载体活动,拓展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办事的平台,让村官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根据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成立服务分队,轮岗换位、组队下村,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并建立大学生村官连心群众卡,提供"零距离"服务。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村官志愿服务”活动,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障儿童等社火弱势群体"手拉手",让村官不止服务村民更要做社会群众的"贴心人"。
打造踏实肯干的“实干型”村官队伍。从规范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制度,严格考勤、请销假、离任等规定,明确乡(镇、街)等上级部门不得随意抽调大学生村官,确保其安心在村工作;职责分工制度,每名大学生村官包保一个村(居)民小组,组织开展民事代理、文体活动等,赋予实职进行“压担式”培养;工作纪实制度,实行每日一记,还原履职过程,进行日常化、动态化管理;履职监督制度,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公开亮身份、亮责任、亮措施,广泛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