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村位于沈阳市东北郊,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大东区文官街道。从家到村委会的公交路线,会穿越城区到辽沈工业集团再到朱尔村。这一路的风景变换,让我仿佛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振兴中经历了一场时空逆旅。
到村任职一年有余,从初相识到渐熟悉,越来越发自内心地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这源于对村委班子创业做事方式的认同,源于对老百姓因安居乐业而透露出的宁静祥和的赞美。而这一切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朱尔村党支部书记—冯德刚。
刚到村里来的时候,听村里的老会计于大爷说,2000年以后的朱尔村秩序混乱、上访多发、七年未选出村委会,许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之后才发现,当时的朱尔村土地少批多占现象十分严重,引起村民不满;所欠外债千万余元;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村民出行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2007年4月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冯德刚当选为朱尔村村委会主任。当时的冯主任42岁,已经是经历过改革开放创业经商浪潮后的一名小有成就的企业家。骨子里的干劲闯进让出身于朱尔村的冯书记下决心解决朱尔村积贫积弱的问题。他上任后认真清理了朱尔村多年遗留的欠款问题,回收了村温室土地出让多年的租金,整合了村中“商品一条街”资源,盘活了集体经济。2012年冯德刚当选为朱尔村党支部书记,以民主、公平、公开的工作作风团结班子成员,提升凝聚力、战斗力,继续推动本村经济发展的民生改善。他带领班子成员重新测量土地,有计划地进行出租;把原本被废弃的土地清理出来,变废为宝进行开发,建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钢材市场和花卉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商铺百余家,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清了朱尔村原有的1000多万债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始终牵挂在冯书记心头,冯书记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通过实地调研,对村民中的中老年人进行划分并确立了3档补助标准。对于村民女45周岁及以上,男5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50元;对于村民女50周岁,男55周岁及以上的发放生活补贴200元每月;对于女55周岁,男60周岁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发放300元补贴,每年花费资金300万有余,惠及村民1000多人。
村里的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冯书记争取到了上级政府的支持,给村里的主要干道修建了油漆马路,改变了从前出行一脚泥、一身灰的状态。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村里修建了一座休闲娱乐广场,每天都有群众在这里跳广场舞、扭秧歌,使用健身器材,村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也因此提高。
2015年冯书记又通过选举当选为朱尔村的党支部书记兼主任。2016年冯书记被沈阳市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干事创业步履不停,民生发展永无止境。2017年伊始,冯书记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建设绿色生态采摘园。创业者总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现在绿色生态采摘园已经完成选址、基本建设等工作。春天种下了努力的种子,秋天收获还会远么?我爱我的村,我爱我在中国最基层经历的这些发展变化。
村官简介:张莹 硕士研究生 201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 同年由辽宁省委组织部选聘到沈阳市大东区文官街道朱尔村 任村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