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工作以来,我逐步掌握了和群众沟通的方法,学到了很多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我也了解到农民的心声和他们实实在在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发展集体经济和改善民生两大类。
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主动关心村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农村环保问题。比如:村砖瓦厂烟雾排放、生猪养殖户废水排污,以及部分化工企业空气污染等。这些现象表明,村民在向往富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此外,一些民生问题依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企业改制重组时所留下的职工工资待遇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赡养问题,以及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生活场所设施管理问题。
除了这两个方面,还面临着村干部年龄结构偏大、后备干部不足、村台账资料不完整、管理不规范、村志建设滞后等问题。在思想观念上,村民遇到矛盾纠纷依然把上访作为第一选择,重乡俗、轻法律,只知上访、不知起诉的现象较为普遍。以致常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一些纠纷因为法律时效而错失维权的有利时机。
如何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村官只有接地气,才会有灵气,并运用自身的优势逐步化解。
一是加强学习。深入学习了解农业知识,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加强和村民的接触与交流,了解当地的乡风民俗等。这些都将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村官在熟悉本村的资源环境、人文地理、社情民意等情况后,要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增强村集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要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人脉资源,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和发展项目,通过发展本地经济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向农村回流。同时还可以利用淘宝、阿里巴巴等B2C、B2B新型网络交易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三是发展农村社团组织。我国当前城乡差距除了表现为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物质方面外,还表现为农村社会组织团体的缺位。大学生村官在大学期间都有丰富的社团活动经验,通过组织妇女会、老人会、儿童护助会等,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特别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农村妇女儿童的权益。
四是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村民法律意识。在工作中,积极引导村民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自身权益,帮助村民实现维权方式由“上访为主”向“司法为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