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岁的维吾尔族青年帕哈尔丁,毕业于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新疆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乡阿勒腾也木勒村的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只要提及帕哈尔丁,村民们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然而,回想起刚进村的那段日子,帕哈尔丁满脸尴尬。
阿勒腾也木勒村位于裕民县城东部,有农户295户,人口1446人,由7个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最多,占总人口的65%,汉族占总人口的33%,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牧农结合的边境贫困村。2010年1月,帕哈尔丁被分配到这个村。立志要在这里有一番作为的他,刚进村就吃了“闭门羹”。入户走访了解情况,村民要么不开门,要么态度很不好,一个星期走访下来,他对村里的情况还是摸不着头脑。
帕哈尔丁并未就此放弃。一天又一天,帕哈尔丁奔波于田间地头、草原牧场,村民们每天都能看到帕哈尔丁的身影。无论是村里的农户家,还是远在深山的牧民家,他坚持走遍,不遗漏一户。有时,接连几天都在入户走访的路上,饿了就吃点随身带的干馕,累了就在路边卧倒小憩一会,天黑了就在牧民家暂住一宿。慢慢地,村民对帕哈尔丁的看法变了,态度也变了,开始渐渐信任和支持他。
不仅走访很卖力,每到农忙时节,帕哈尔丁还会穿梭在田间地头,谁家需要帮助,他都会去搭把手。
村民叶尔多斯养了100多头牛羊,每年繁重的收割牧草活让年迈的叶尔多斯心有余而力不足。帕哈尔丁知道消息后,主动过来帮忙,“打牧草又脏又累,可帕哈尔丁从不嫌弃,一帮就是好几年。”叶尔多斯的眼眶湿润了。
作为一名村官,了解农民,帮助农民,更要助民致富。
巴什拜羊是当地的一个地方良种,耐粗放寒冷、抗病力强,市场价远远高于牧民饲养的普通羊。觅得这一商机,帕哈尔丁与同村6位青年贷款买了5万元羊羔,成立合作社,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他就上网查资料,向当地养殖能手咨询。然而,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第一批从外地购进的30多只羊死了好几只。
经过反复检查,最终确定是喂养的饲料出现了问题。吸取教训后,帕哈尔丁更加注重养殖技术的学习,很快就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养殖专家,“今年我们准备扩大养殖规模,通过示范带动,使更多的青年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帕哈尔丁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