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官汪树萍:力量虽小,但一直跋涉在路上
2016-03-11 10:40: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杨 涌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图为汪树萍“全副武装”拍摄土蜂照片。

  县“优秀村干部”、宝鸡市青年创业之星、陕西省第五届大学生村官创业明星……去年下半年获得的一连串荣誉,让陕西省凤县河口镇河口村书记助理汪树萍步入“收获之旅”,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电商达人”。她为何能在创业大赛中屡屡获奖?她的创业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记者与汪树萍在线交流探寻个中秘诀。

  离开上市公司, 服务父老乡亲

  记者:汪树萍,你好!能够在省市县三级获奖,说明你的优势明显。请介绍一下你的创业项目。

  汪树萍:2015年5月,我创办了“凤县汪树萍家庭农场”,同时注册了商标“凤蜜妹妹”,开办了淘宝店铺“凤蜜妹妹土特产”。

  我租用农民100亩林地,主要生产蜂蜜和苹果,目前农场正在建设之中。我不仅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农场,而且以此为主业,以其他农户蜂场为基地,将地域特色(秦岭花谷)、历史典故(养蜂创始人)、文化特色(羌族故里)结合起来,致力于讲河口故事,交天下朋友,塑造网络品牌,将河口镇乃至凤县的土蜂蜜等土特产销售出去。

  记者:这个项目的优势是什么?

  汪树萍:当下电商正在转型,阿里巴巴“乡村淘宝”、京东服务中心等农村电商平台的问世,以及人人争当创客的创业风潮都预示着电商的未来在乡村。我的优势就是借助“互联网+农业”的理念,建立新型的农产品线上销售体系,从农产品被收购商低价收购、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中突围出来。

  记者:你是如何想到这个项目的?

  汪树萍:2011年我从咸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一个上市公司的教育事业部工作,辗转山东、四川等地,从技术支持做到销售经理,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2013年,我下决心考回家乡当村官,想方设法为父老乡亲做点实事。由于以前的工作经历,在和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一直关注如何通过互联网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土蜂蜜是我们凤县的特产,然而,蜂农们缺少销售渠道,推广方式很单一。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尝试通过微博来帮村民卖土蜂蜜。2014年11月,我将自己的个人微博进行了“凤县村官汪树萍”的实名认证,发布了一条“我是村官,我为村民代言”的微博话题,宣传河口镇村民自产的原生态、无污染的土蜂蜜,经过宝鸡达人网、宝鸡微生活等微博的转发,达到了9万阅读量,订单纷纷而来。

图为汪树萍为土蜂蜜代言。

  热衷微博公益, 引来高人指点

  记者:我们在微博上已经互粉很久了。我的感觉,要经营好微博,非常不容易。比如要实名认证,要多互动,多发贴,等等。

  汪树萍:是的。河口镇的外宣工作是由我兼管的,负责维护新浪微博“河口沙坝自驾游营地”和公众微信平台“凤县河口旅游”。非专业的我喜欢研究多媒体工具,用高效、迅速、覆盖面广的“双微”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报、大喇叭和宣传彩页,结合河口民俗、乡村大事等与网友互动。在微博上,我参加“我为身边环卫工人代言”活动,把暖水杯送给街道的保洁员;参加“晒晒暖心红围脖”活动,把红围脖送给留守儿童;发起“向凤县河口镇尿毒症女孩捐款的公益活动”,通过网络和现场募捐11万元。此外,我还发起了“河口镇生态黑猪认购活动”,帮助贫困户先拿订金再养黑猪,年底以高于市场价出售。我粗略统计了一下,2年来,累计帮助村里20余户贫困户出售土蜂蜜8000余斤,出售黑猪10头,而且全镇土特产价格也有所提高。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想必你结识了不少朋友,他们对你的创业有什么帮助?

  汪树萍:微博上有不少热爱三农、关注三农、投身三农的人,比如新农人、电商、返乡创业者、专家学者等等,和他们互动受益匪浅。新农联创始人毕慧芳女士(@毕慧芳农业)不仅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知心姐姐,通过微博她不仅带我加入了#星火计划#实战学习,还帮助我注册了“凤蜜妹妹”品牌。陕西新农人联合会会长冯小燕(@土豆姐姐冯小燕)用自己的热情和接地气的方式,引领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新农人网上网下活跃起来。陕西团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陕西魏延安)更是给予我很多支持与帮助,他不仅线上帮助我推广家乡土特产,线下还推荐我参加省内外的电商培训,让在基层一线的我格外感动。两年来,我不仅参加了省内的各种电商实战培训,还参加了全国县域电商经济发展高级研讨班,并多次被省内一些电商培训班邀请做辅导,分享我电商创业的经验与教训。

图为汪树萍积极参加线下活动,和陕西新农人联合会会长冯小燕(@土豆姐姐冯小燕)合影。

  虽然身在农村, 思想不能落伍

  记者:经营微博微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你是怎么协调好与村务工作关系的?

  汪树萍:几年来,无论是“微博达人”“电商达人”还是“公益达人”“助农达人”,表面上看我似乎很风光,影响力很大,但我确实为之付出了很多。白天,我到村写材料、做工作;晚上,回到宿舍发微博、包装蜂蜜;工作日,我不在村委会办公室,就在田间地头;周末,我将快递包裹坐班车运送到县城。几年来,很多人羡慕我的收获,我只是觉得我越来越接地气了,我学会了和农民打交道拉家常,学会了利用各种电商平台助销农产品。我深深感到,虽然身在农村,但是思想不能落后;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官,但也应该有大梦想。

  记者:创业的过程总是异常艰辛,但正是这些历炼,让你收获了成长。

  汪树萍:的确是这样。近三年来,我感到现在的农村缺少年轻人,创业路上难寻合作伙伴,甚至连创意的火花都没有人一起分享。不过,一路走来,领导、同事,身边的亲人、朋友给予我很多帮助,让我在这条路上能够坚持下来。

  记者:下一步,你将如何打算?

  汪树萍:我做电商,创立网上“家庭农场”,这是我村官工作的组成部分。我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要带动更多人关注农业、投身创业。2015年初,河口镇启动电子商务“1+100”模式,计划建立以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服务平台,以电子商务企业为主体的供货平台,以100家网店为主体的销售平台。去年6月1日,凤县“首个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在河口镇挂牌并上线运营。现在,我兼任河口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平时承担着授课,帮村民开网店,提供宣传推广、协助做好运营的职责,让电商扶贫落地开花。例如:苹果的私人订制,黑猪肉的认购……有一句话,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那就是:我不专业,却在学习的路上;我力量很小,但在行动的路上。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