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村官陈亚娟:让贫困村民拥抱“甜蜜”事业
2017-07-28 10:28: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聂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陈亚娟(右)和村民在整理蜂箱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这两天四川盆地开启了“桑拿”模式,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坪镇中坝村的养蜂基地内,室温更是高达40多度,潮湿炎热的环境,使得一般人呆上几分钟就想逃离。而陈亚娟却要身着密不透风的防蜂衣、戴防蜂帽,把基地里的105个蜂箱挨个检查一遍,走两步就是满头大汗。

  从去年开始带领村民养蜂以来,这样的巡查工作,陈亚娟每天都要重复一遍,一年四季,雷打不动。

  出了养蜂基地,脱去防蜂衣帽,陈亚娟的衣裤上都能挤出水来。“最热的夏天,却是蜜蜂采花酿蜜的关键时节,这时候想偷懒都不行!”陈亚娟向记者介绍道。

  27岁的陈亚娟,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13年6月来到大山里的省定贫困村中坝村当大学生村官。她是如何走上养蜂之路的?

  陈亚娟报到那天,是热情好客的村书记王银明骑摩托把她从镇上接到村里的。为了迎接这个新来的女娃娃,村民们办了一场小型而隆重的欢迎会,欢欢喜喜热闹过后,艰苦的环境把陈亚娟迅速浇醒:中坝村平均海拔1100米,全村132户、418人,人均纯收入4515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89人。

  “我只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妹,并不值得乡亲们如此欢迎。他们所欢迎的,是渴望我们带来一份脱贫致富的希望!”陈娟有着清醒的认识。她想为村子做点什么,然而却回避不了村里留守人员多是老人、儿童和妇女的现实。“最好选择适合老年人和妇女参与的项目。”陈亚娟了解到,村里之前也曾为此努力过,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推广林下土鸡放养,但因市场销售不畅等原因,导致部分贫困户摘帽后又返贫。

  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致富产业呢?陈亚娟和驻村帮扶工作组成员广泛征集群众建议,初步筛选出3个备选项目,在全村党员大会上让党员们投票表决,最终确定发展养蜂产业。“做生不如做熟,养蜂投入小、回报高,又能很好地利用村子山高林密、蜜源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及村民们养蜂酿蜜的传统技艺,所谓靠山吃山嘛!”

  陈亚娟觉得,要实现养蜂致富,首先要解决村民“单打独斗”的问题。长期以来,村里养蜂都是村民零散饲养,蜂蜜产量低、包装简陋,品质差。2016年4月,在她的努力下,中坝村成立了九岩养蜂专业合作社,49户村民入社成为股东,她当理事长。为了保证村集体也能从产业中受益,陈亚娟从县里争取到专项帮扶资金5万元,成功注资合作社,占股35.3%,成为合作社的大股东。

  合作社成立了,一些社员却产生了畏难情绪:产出的蜂蜜能卖出去吗?怀疑声中,部分社员甚至申请要求退股。为了打消社员们的顾虑,陈亚娟又用争取来的专项资金购买了82个蜂箱,给有意愿养殖的一般农户每家发1个蜂箱,给贫困户每家发2个蜂箱,“两个蜂箱就是1400多块,白送给你们养,行吗?” 陈亚娟的“大气”让原本想退社的村民们迟疑了,“养一段时间看看情况再说”。

  合作社对所有蜂箱实行集中管理,请来农技员定期传授养蜂技术,出产的蜂蜜统一销售,获得利润按农户拥有的蜂箱数量进行分红。2016年9月,合作社第一次规模出蜜,收获、提纯蜂蜜25公斤。“这么多蜂蜜啥时才能卖得完哦?”村里有经验的老人很担心。可没想到,陈亚娟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直播了养蜜蜂、提纯蜂蜜的全过程,并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了精美的产品包装,蜂蜜一上市,很快就被各地网友抢购一空,社员们的心一下子就定了。“天气热了,要及时给蜜蜂分桶;蜜蜂易生病,要及时高温消毒。”贫困户淳元会加入合作社后,掌握了不少养蜂经验;“现在用方形的养蜂木箱,方便饲养、方便采蜜,出蜜量高了,收入也增加了。”社员桑作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保证蜂蜜品质,陈亚娟为合作社制定了蜜蜂饲养的标准和蜂蜜质检标准,并依据蜂蜜的等级合理定价。她明确要求,村里传了好几代人的蜂蜜制作流程一点都不能变,“酿造时先取出蜜脾,再用蜂刷把附着在巢框上的蜜蜂扫下,接着用刀割下蜜盖,将巢框装进摇蜜机,利用高速转动把蜂蜜甩到桶里,最后通过过滤网过滤杂质。”社员们告诉记者,取出的蜜要晾晒两三天才能上市。“蜂蜜也是有度数的。晾晒能很好地蒸发蜜里的水分,甜度可达40度,而没有经过晾晒工序的蜂蜜,一般甜度只有36度上下。而且,晾晒后的蜂蜜不容易产生气泡,存放几年都没问题。”

  为了让中坝蜂蜜走好精品路线,陈亚娟还和社员们探索了“主线养蜂,辅线栽果”的生产方式,今年年初,引进了甜柿、枇杷、樱桃、李子等8种果树,大大丰富了中坝村蜜蜂采花的种类,出产的系列花蜜大大提升了中坝蜂蜜的影响力,而且为中坝村下一步发展水果产业开辟了一条新路。

  小村官带来的改变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今年上半年,合作社提纯蜂蜜75公斤,为村集体增收1.13万元,入股村民人均分红300元。“通过发展蜜蜂养殖、甜柿和林竹产业,今年中坝村就能摘掉贫困帽了。”村书记王银明对中坝村的发展信心十足。

 

  本报通讯员 余松 刘成锦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