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大学生村干部培养成为加强党在基层的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智力军,铁清镇立足实际、强化措施 ,着力做好“培养、管理、激励”三篇文章,促使大学生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分类施教,做好“培养”文章。目前全镇共有12名在职大学生村干部,在综合大学生村干部性格特质、专业特长、社会实践经历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基础上,依据“适应需求,科学定位,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划分为“基层干部型”、“创业富民型”和“培养提高型”,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法律实务、致富技能等培训。同时,建立主要领导“传”,驻村干部“帮”,村组干部“带”的三级帮带机制,着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技能。
健全制度,做好“管理”文章。在考核内容上突出一个“实”。 进一步细化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日常管理措施,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年度工作目标承诺制度等,细化、量化考核。建立“成长档案”制度。“档案”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成长记录、评价记录及任职期间反映大学生村官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等材料。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对“成长档案”的内容进行评议核实并进行公示,确保客观公正地记录大学生村官驻村期间工作和生活等情况。
奖惩逗硬,做好“激励”文章。对积极要求入党的大学生村干部,经组织考察合格,优先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对具备条件的大学生村干部,吸收进村支两委。探索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四评”制度,即大学生村干部自评、农村干部群众初评、大学生村干部互评、组织部门终评。乡镇党委根据大学生村官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情况综合评定考核等次,并作为大学生村官表彰奖励、享受优惠政策、辞退的重要依据,激励他们更加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