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一群拥有远大理想与满腔热血的青年,刚出社会便当起了“村官”,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给农村带来什么新变化?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近日,记者带着一系列问题,深入江西省石城县农村探访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太感谢晓霞了!要没有她的帮忙,我家种的红薯就卖不到这么好的价钱。”近日,丰山乡陈江村村民陈外院乐得合不拢嘴。原来,在大学生“村官”廖晓霞的牵线搭桥下,陈外院种的5亩红薯还没有收获就以每公斤1.1元的价格被广州一位客商下了订单。与去年相比,陈外院的收入将增加约1750元。
红薯是陈江村农民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客商上门收购红薯的价格一般在每公斤1元。今年,陈江村红薯种植面积840余亩,平均亩产可达3500公斤。为解决红薯丰产不增收的问题,廖晓霞主动给村民当“红娘”,印制了近千份红薯销售宣传资料,前往广东、福建等地农贸市场推销红薯。廖晓霞还充分利用自身信息优势,通过qq群、微博等网络平台为村民发布红薯销售信息,帮助村民在网上销售红薯。如今,在廖晓霞的努力下,全村70%的红薯已经被客商预订,预计将给农民增加20余万元收入。
石城县整合各部门力量,围绕项目建设、现代农业、村镇建设等内容,强化市场营销、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知识技能培训,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
大学生“村官”凭着年轻人大胆的闯劲和独特的视角,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活水”。但同时也看到,大学生“村官”初出茅庐,尤其是产业发展经验不足,有时会走弯路。因此需要政府加大针对性的培训力度,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建立创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村民发展致富产业。
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近日,龙岗乡水庙村村民赖广东在土坯房改造拆旧中,因一堵公共墙的拆除与邻居赖国财发生矛盾,双方纠纷不止。
赖广东拆旧房的当天,赖国财爬上屋顶阻止拆房,现场情形十分危险。大学生“村官”赖美全了解情况后,和乡村干部一起火速赶到现场。首先劝说双方冷静头脑,通过座谈解决矛盾,并发动双方亲戚共同参与劝说和解。在大家的劝说下,赖国财从屋顶上下来,双方坐下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赖美全摆事实、讲道理、谈感情,耐心劝说双方要互相谅解、互相让步。最终,当天上午双方达成并签订和解协议,赖国财同意赖广东拆除公共墙,但需及时补建,同时赖广东在屋后院留出一条一米通道,以便公共出行。
针对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石城县以县、乡、村“3+1”结对帮带的形式,帮扶大学生“村官”成长,组织开展了“学会如何与群众打交道,争做新时期优秀‘村官’”、“如何尽快转变角色,服务‘三农’工作”等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调解矛盾的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一些大学生“村官”面对农村矛盾纠纷时,有畏难退缩情绪,不知如何作为。因此,各级政府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村官”学会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在处理日常事务中锻炼自己、提升能力。
设施建设的“催化剂”
“小姑娘还真行,为我们村争取到100多万元修路资金,我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修路。”近日,高田镇田心村张大有听到村里修路的消息后,心里抑不住地欢喜。
田心村是一个种烟大村,全村种烟面积800多亩,但现在仍有官仓、太阳、田疗、排上4个村小组没有通公路,严重影响了村民烟叶种植的积极性。大学生“村官”刘冬能调查发现,村里发展烟叶种植面积超过800亩,完全可以申请烟草配套工程。于是,刘冬能和镇干部一起积极向相关部门递交材料,组织专家现场察看,争取烟草配套工程。如今,通过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120万元配套资金已到位,即将修通官仓、太阳等4个小组5公里通组公路,受益群众900多人。“申请过程虽说艰辛,但能为百姓做点实事好事,赢得群众称赞,我心里非常欣慰。”刘冬能说。
小事不小,农村小事往往更能锻炼大学生“村官”。石城县制定了“包组联户定点”培养锻炼机制,让大学生“村官”包驻村民小组,联系种养大户、困难户、留守户,定点抓好“三送”示范点,使60多名大学生“村官”在基础设施建设、危旧土坯房建设、农村政策宣传等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谁都想干实事,但干实事不易。各级政府要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创造环境,敢于让他们放手一搏,参与民生项目申请、项目建设、项目验收全过程,真正干成一件实事好事,让大学生“村官”深刻领悟“民”字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