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破烂王啊 ,现在搞大了,办起公司了”,“吴喜云这小伙子,之前养鸡的,现在办公司了,还招收了不少村民”。提起吴喜云,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的村民中没有不认识他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标兵”、“泾口镇蒋桥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吴喜云头衔很多,但让他出名的不是这些头衔,而是他扎根农村,敢为人先的闯劲和干劲。
敢干,带头创业,让村民认识他
2010年8月,刚大学毕业的吴喜云被分配到淮安区泾口镇蒋桥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入职之初,吴喜云就抱定一个念头:通过自己的努力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做点事情。随着中央、省市地方一系列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吴喜云认定创业富民是他实现理想的途径和方向。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当许多村官还在犹豫、许多群众还在怀疑时,吴喜云已经完成了前期调研、市场分析等工作,并最终选择了养鸡。说干就干,选址、建厂、进苗……忙的不亦乐乎。最后,他利用村里的闲置厂房,又申请了20万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在一片爆竹声中,承载满满期望的小小养鸡场正式开张了。虽然前景很难预料,但村民们对这个年轻小伙子刮目相看了,一批村民愿意跟着他试试看:“看这小伙子敢打敢拼的,没准真能闯出点名堂来呢!”
会干,引领致富,让群众信服他
初建时,养鸡场连“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资本都没有。吴喜云本身没有养殖经验,招来的工人里懂养殖技术的也很少。“不会就学”,现实的困难并没有让吴喜云害怕。从养鸡场的选址、设计到建材采购、设备安装,从鸡苗选育、卫生防疫到饲料采购、市场开拓,吴喜云都坚持自己动手,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鸡场投入运转后,吴喜云每天都泡在鸡舍:扛饲料、扫鸡舍、喂鸡苗,期间还要周边县区跑市场,找客源。听说周边乡镇养鸡场办的比较好,不惜往返几十公里实地去“取经”。几个月下来,这个养鸡场的“CEO”又变成“CTO”,村民们,尤其是养殖场的工人们对吴喜云无不交口称赞:“这小伙子不错,干起活来有模有样的,不输村里的老手!”经过近3年的发展,吴喜云的养鸡场发展成为存栏量2.2万只,年销售120万余元的规模化养殖场,带动了12户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实干,成功转型,让群众跟着他
通过养鸡,吴喜云带领村民赚取了第一桶金。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使得原本红火的养鸡场一夜之间亏损巨大。面对失败,吴喜云没有气馁,他开始盘算着如何转型,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他遇到了大学时的同学正在寻找废品回收加工合伙人,两人一拍即合。吴喜云转型的方向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他选择了在很多人看来很LOW的产业——废品收购。对此,吴喜云有想法:“创业是手段,带动群众致富才是我的最终目的。村民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如果选择高大上的行业村民们无法进入就更别提带动致富了。”实践证明,吴喜云的想法是对的。目前,吴喜云的中宇物资再回收公司运营良好,年开票1600余万元,曾经的“养鸡仔”如今华丽的转身为“破烂王”,村民们看到前景,更多的人加入他的公司或者成为合作伙伴。
付出终有回报。由于实绩明显,群众拥护,他被村民推选为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还被组织上任命为村党总支书记。正如村民所说那样:“小伙子敢干、会干、实干,我们跟着他干,心理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