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至去年底,沧州市共招聘大学生村官2996人,现在岗1581人。截至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共领办实事2300多件,帮扶困难群众2500多人,代办各项农村事务3万多件。他们提出的一个个金点子,也正化为农村发展的生动现实。
夯实基层组织,勇当创先争优践行人
2008年10月,张春怀揣着美好憧憬来到沧县杜林回族乡张家营村,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以来,如何把村庄变得更加富裕和谐,成了张春最为关心的事。
村庄要发展,关键要有一个过硬的村班子。张春发挥自身文化水平高的优势,定期帮助村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并积极联系有关专家到村里讲党课、搞培训,还组织村干部和村里能人成立了“富民强村研究会”,研究外地的发展经验,琢磨村里的发展路子。2009年,他向党支部建议实行“三个一”议事制度,即每月的1日、11日和21日定期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汇集群众智慧,群策群力抓落实,有效提高了村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2011年,张春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又向党支部提出了村干部“四不四带头”原则,即不拆台下绊儿,带头搞好团结;不为自己和亲属谋私利,带头公正无私;不沾集体一分钱、吃群众一顿饭,带头廉洁自律;不推脱敷衍,带头为群众解决急难问题。一次,有个村干部把村里修路剩下的百十块砖,铺在了自己家的大门口前。张春听说后马上找到他做工作,让他买新砖还给了村里。群众知道这事后,从心里佩服党支部,对张春也竖起了大拇指:“大学生村官就是不一样。”
据介绍,去年农村两委换届后,沧州市有7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人当选村委会主任,1188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7人当选村委会副主任,他们已成为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基层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
为民分忧,争当服务群众贴心人
左忠南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10年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河间市北康屯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左忠南的家在果子洼乡田家坊村,距离北康屯村35公里。每天早晨,他早早起床骑电动车上班。风里来,雨里去,他一骑就是4万多公里。
2014年7月的一个周末,大雨倾盆。左忠南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忠南,我孙女病了,要住院,得开一个合作医疗证明。你现在能来吗?”村民田计苓的声音透着焦急。“我马上就来。”放下电话,左忠南找了一件雨披穿上,骑着电动车上路了。一个多小时后,到了村里,他被淋成了“落汤鸡”。擦了一把手上、脸上的雨水,他立即给村民开证明、盖章。当他把证明交到田计苓手里时,田计苓红了眼圈。
“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风雨无阻。”村干部郑文泉说。前年,村里的一口饮水井突然坏了,村里1600多人的饮水成了问题。所幸村里有一口备用井,但这口井已多年不用,急需检测水质、修复电线和管道才能供水。左忠南骑着电动车,跑乡里、市里,检测水质、买管道、跑资金、找专业维修队。资金不够,他拿出自己刚发的1800元工资垫上。仅用了5天时间,村民就吃到了备用井的水。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像左忠南一样,这些大学生村官都在发挥个人特长,积极为民分忧。截至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共领办实事2300多件,帮扶困难群众2500多人,代办各项农村事务3万多件。
发挥专长,争当创业致富带头人
2008年10月,谭高雁放弃了很有发展前途的电气管理工作,成了献县商林乡大南邵村的一名村官,开始了建设新农村的征程。
到村后,谭高雁了解到大南邵村地质、水质条件非常适合西红柿种植。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村就曾尝试过种植西红柿,但由于管理不到位,收益较差,一直没形成规模。谭高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请种植专家论证,提出了发展错季西红柿规模种植的发展规划,改变种植户各自为战的种植方式。
经过几年发展,产业规模有了,但西红柿销售渠道却成了大南邵村西红柿产业发展的瓶颈。谭高雁又牵头创办了蔬菜批发市场,这一市场可容纳商户数百家,年蔬菜交易量达5万吨,客商涉及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地,带动附近2000多农户致富。
沧州市大学生村官们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仅他们牵头推动成立的经济合作组织就有63家,涉及纺织、果蔬种植、动物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带动3万多农户入社,社员人均年纯收入9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