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桂城大学生村官自创微电影近日出炉
2013-11-11 14:41:0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周冬冬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历经10个月,40个周末,桂城大学生村官自编自导自演,从1000多分钟素材中剪辑出6分钟影片,出炉了南海首部记录大学生村官生活的微电影《携梦同行》。

  这部微电影分享南海大学生村官成长经历,起初是希望能招募到更多志愿者加入基层社区服务,但如今对这批大学生村官来说,微电影更是让他们在记录中重温、收获和反省。

  梦想在琐碎的繁忙中

  微电影里,坐在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前台,面对满脸愤怒、冲着他大吼大叫的社区居民,大学生村官何穗垣一脸无奈,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试图解释却又淹没在对方的情绪里。

  这样的小插曲,穿插在何穗垣的日常生活中。他在桂一社区里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和人打交道。在成功应聘桂城大学生村(居)官之前,他在狮山一家外企上班,圈子小,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一年多后回到桂城社区基层工作,何穗垣认为这才是他人生规划的一部分。

  和形形色色的人相处,处理各种琐碎事情,这是桂城大学生村官的典型生活。“比如楼下住户偏要养猫,楼上人家坚持投诉,这种事情你怎么处理?分分钟考验你的经验和技巧。”服务于怡海社区的何啟荣说。

  但是,大学生村(居)官的快乐很多时候也来自于此。怡海社区有一对老夫妇,家人都在海外,每每遇到电脑故障,第一时间就找何啟荣帮忙。“这种熟悉亲切和被需要的感觉很暖心”。

  基层里的计生、消防、走访企业、群团活动等各种细节工作都可能与大学生村官有关,不过琐碎之中,何穗垣认为他们经受过系统培训,工作专业性强。“我们每周至少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从最初的写作、演讲、礼仪,到后来的专业社工、法律、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等,甚至连怎么着装都有讲究。”

  培训的效果在何啟荣看来很明显。第一次上台做演讲时,他紧张不安,但现在对着公众演讲也能侃侃而谈。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线下正在开展,何啟荣要逐一走访社区里的所有企业,不过这一次他很淡定,“过去一年多跟企业打交道积累了不少经验”。

  微电影的后半部分,其实是桂城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生活的“纪录片”,为平州一中病重的余老师捐款、为患癌症的钻姨募捐、为玻璃女孩楠楠开演唱会、探望独居老人和为环卫工人送清凉等公益活动,都可见他们的身影。

  从2009年开始,桂城启动“关爱桂城”建设,推动志愿者服务进社区,而大学生村(居)官是最活跃的志愿者群体之一。以何啟荣和何穗垣所在的2012年批次桂城大学生村(居)官为例,33人中,70%以上考上了社工证。

  未来多元化发展

  去年进入桂城的这批大学生村(居)官,平均年龄二十六七岁,大多数人已经在当地结婚生子,“队伍稳定”。这一群体税后月薪2000多,靠此收入难以养家糊口,但薪资并非他们的关注重点。

  “我父亲很希望我能进入体制内工作,认为这份工作稳定有前景。”何啟荣笑说,在他自己看来,最紧要的是这份工作让他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有能力者自然有出路。“比如做微电影导演,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从写剧本、挑主角、人手分配到找美工、拍摄、剪辑等等,要协调不少资源,以前我或许搞不定,但现在我能应付自如。”

  在何啟荣周围很多大学生村官看来,做村官是一种长线投资。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过程中,能摸爬滚打练本领,也能同村居干部、社区居民、企业家等各种群体建立联系,积累资源。“将来从大学生村(居)官这个平台出发,也许有人会自己创业,有人会去企业工作,也有人继续扎根基层社区,多元化发展。”

  尽管村居干部职位位置有限,当选村两委委员也并非易事,但何啟荣仍然希望3年合约期满后,能留在村居工作。“我是土生土长的桂城人,回到桂一社区一年多,和社区很多居民已经建立了感情,难以割舍,也找到了工作的价值。”

  据桂城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理事聂桥锋介绍,2012年进入桂城的33名大学生村(居)官中,除了有1人考上公务员、1人当选为村两委干部、1人转去银行工作外,其余都扎根在基层村居。

  近几年来,南海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步入深水区,“政经分离”后,南海超千亿元的集体经济总量更需要具备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来推动其发展,而未来5年到10年,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村官无疑将是基层村居发展的骨干力量。

  “我们会尽力把他们培育成村居干部,如果通过选举未能顺利当选村居干部的,我们会考虑把他们转聘为基层工作人员,或是继续担任大学生村官等。如果大学生村官有其他更好的工作机会,我们也鼓励他们走出去。”聂桥锋说。

  南海大学生村官发展这些年

  南海大学生村(居)官培育工作起步较早,自1999年以来,坚持从户籍在本村(居)的高校毕业生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希望他们既能熟悉村(居)情况又能跳出土地。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南海成长为村(居)“两委”干部,一般需要4至5年。根据这一规律,南海研究制定大学生村官发展规划,明确规定每个村(居)保持配备2名左右大学生后备干部。

  至2012年,南海村(居)官培育从“本土化选拔”,发展为采用“选派生+公开招聘+定向招聘”三结合的选聘机制,将本土化与外来化相结合。选派生招聘重点面向国内“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吸引了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报名参考,并引入了南海首个博士村(居)官。

  如何培训锻炼大学生村(居)官?南海推出了系列举措,包括对新招聘的大学生村(居)官,进行封闭式岗前集中培训;大学生村(居)官要到区、镇(街道)机关进行3至6个月的锻炼,熟悉机关运作,进行“体验式”跟班学习;针对村(居)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入丰富的“南海元素”,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举办论坛等形式,进行“专题式”学习;同时为大学生们提供舞台,包括让大学生村官独立做一次决策、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等等。

  南海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路径,主要包括参选村(居)“两委”干部、优先招录政府聘员、择优招录公务员等。以参选村居“两委”干部为例,数据显示,2013年村(居)党组织换届后,党组织成员中大学生村(居)官身份的291人,占比24%,其中书记22名,占比8.6%。“两委”干部中大学生村(居)官身份的325人,占比21.9%。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