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村支书遇上90后包村干部 热血青年筑梦乡村振兴
2019-04-30 14:57:00  来源:长城网  作者:陈学涛 尚杰 高云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石家庄栾城区东李庄村,距离省会市区二十多公里。这个村子不算大,站到中央的十字路口,前后左右一眼都能望到头。但是对丛文来说,这里是他人生梦想的一方舞台。 

  每到周末下午,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就热闹起来了。村里二十几个孩子都聚集到这里,大的有上六年级的,小的在上幼儿园中班,所有孩子都津津有味的听丛文老师讲课。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个个纵贯古今、旁征博引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对这位丛老师崇拜得眼睛里直冒泡泡。丛文瘦瘦高高,带着一副眼镜,非常斯文,但他却不是老师,而是一名包村干部。 

    

  丛文和孩子们。冯锐 摄 

 

  92年出生的丛文,2017年他来到柳林屯乡组员办,2018年又成了东李庄村的包村干部。东李庄村一共有182户,821人,虽然离着省会不远,因为没有其他产业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村民单靠外出打工和种地维持生活,也不算贫困村,但是刚来到村子时,丛文并没有感受到想象中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村里有两处吃水井,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打的,供水管网年久失修,已经出现老化现象,部分户吃水苦难;村里的道路被树枝、杂草挤占了不少,部分路面还坑坑洼洼的……面对这样的情形,丛文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把东李庄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呢? 

    

  丛文和李淞深入田间地头。冯锐 摄 

  就在丛文冥思苦想找出路的时候,东李庄村新上任的村支书李凇找上门了。86年出生的李凇经营着自家的建筑企业,干的风生水起,村里换届时,乡亲们找到他,希望他能做大伙儿致富的带头人。深思熟虑后,李凇决定挑起这幅担子。这个黑黑壮壮的汉子说话办事都透着一股儿雷厉风行的麻利劲儿,让丛文觉得“特别投脾气”,于是两个热血青年的乡村梦想开始在东李庄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为了唤起村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丛文和李凇安排了一次“西柏坡之旅”,组织村里的党员代表以及群众代表24人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并特意创造机会参观了“中央统战部旧址”所在地李家庄。李凇介绍,东李庄村原来也叫李家庄,跟西柏坡的这个李家庄同名,不仅如此,两个村子大小、规模也都差不多,但是,短短两年时间,西柏坡的李家庄就从贫困村华丽变身为闻名全国的美丽乡村。看着李家庄漂亮的大广场、整齐的房屋街道以及各种完善的设施,所有人的内心都燃起了一团火。在返程的大巴上,东李庄村的党员和群众代表在丛文和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开起了现场会,大家踊跃发言,探讨起怎么样让自己的家乡也变得更美丽。 

  村容村貌的改变是最容易让大伙儿看在眼里,走在心上的事儿了。为了修好村里的路,丛文和李凇多方跑办资金,入户协份调做工作,截至2019年4月,村里道路硬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已经硬化的街道照明做到了全覆盖。今年63岁的李大伯高兴地说:“以往村里的路灯只有过年才给亮几天,其他时候都是黑咕隆咚的,如今可好了,晚上都亮堂堂的,跟城中村的街道差不多了,跳个广场舞也方便多了”。丛文又想方设法为广场舞队争取资金,亲自开车带着她们到南三条选购设备,茶余饭后大伙儿就舞起来了,心情舒畅,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也增多了。 

  村里环境好了,改善村民的精神风貌提上了工作日程。从何下手呢?丛文他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党员联系群众大走访。在丛文和李凇的组织带领下,村干部多次进行入户调查,他们发现了一个小问题,那就是东李庄村的孩子们课外生活非常单调。农村不像是城市里,有那么多针对孩子的兴趣班,原来农村的孩子放学后大多数就在疯跑,可如今,孩子们大多数都被手机、电脑给吸引住了,待在封闭的世界里,早早的戴上了象征着学问的眼镜,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个村的同龄儿童都互相不认识。俗话说“扶贫先扶智和志”,教育是改变贫穷代际传播的根本之策,为补齐村里素质教育短板,丛文在村里开办起一个公益学堂“崇文学堂”,丛文成了孩子们的思政课老师,教孩子们书法、国学经典,他还把自己爱人、爱人的同学朋友都拉进来,给孩子开设美术、音乐等课程,还会带孩子们去采摘、游学。最初只有6、7个孩子来学堂上课,如今,每堂课都会有将近30个孩子,很多家长们都挠头的问题,在这个课堂上却轻松解决了。村里今年6岁的顾天雨,在家吃饭一定要奶奶喂才行,在学堂听了三字经的故事“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回家后就自己动手吃饭了。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家长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原来村里有几户为了地边地沿的小事儿争吵了一辈子,现在因为孩子们玩的好,也都“往事付之一笑”了。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子,课堂虽小却成就着美丽乡村的大梦想。农历的二月二十五是东李庄村赶传统庙会的日子,因为邻里矛盾等各种原因一度被叫停,庙会一停就是20年。2019年3月31日,也就是农历的二月二十五,东李庄村的传统庙会在李凇和丛文组织下得以恢复,让整个村庄沸腾起来,几十年的老邻里,老乡亲又一次坐在一起拉家常,其乐融融的画面温暖了每一位村民。 

  

  

  

  丛文、李淞和村民交谈。冯锐 摄 

  村子里的孤寡老人也是村干部时刻惦记着的,特别是孩子没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如果夜里有突发事件,又联系不上孩子,后果不堪设想。丛文最开始设想着为他们安装一套“一键呼叫”系统。他们寻遍了省会,还联系了深圳的厂家,比较发现成本太高,单开发软件系统就要十万左右,村里没有这么大的资金力量。怎么办呢?不死心的李凇在淘宝上找到了一款“孝心呼叫器”,每台两百来块钱,可以绑定村委会的24小时值班电话和村干部手机,实现一键呼叫。如今,村里13位独居老人都已经收到了村两委免费发放的呼叫器,老人们多了一个贴身保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儿女胜似儿女”十几位老人这样称赞这两位年轻干部的孝感情怀。 

  产业兴旺是农村振兴的基础。为了把东李庄村建设的更美好,丛文和李凇可谓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最近李凇参加了省里组织的培训班,到河北农业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天天视频讨论工作是两人的必修课。李凇笑称,如果自己说的话按斤算的话,这两个月少说也得有几吨了。仔细分析了东李庄的区位优势,村委会决定带领大家种植药材,将依托周边的神威、以岭等大型药企,为村民致富闯出一条路子。现在,东李庄村已经流转了70亩土地,种上了五味子,并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做技术指导,三年时间即可见成效。 

  “这两位年轻人是中华传统美德践行者,更是传播者。唤醒传统美德,复兴传统文化,乡愁才有根基,老百姓致富才能有德行,这个样本,非常值得推广。”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梁勇说,丛文和李凇带着很深的感情为老百姓服务,有想干事的初衷,能干事的智慧,当然更有干成事的本领。“文明乡风从娃娃抓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德’乡村振兴,就会得以实现”梁勇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