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22-08-08 10:51:00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王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新时代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实现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举措。要以乡村文明建设为抓手,创新乡村文化建设方式和载体,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型农民,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农村。

  壮大乡村产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现代乡村物质文明。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我们一是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农业合作化、专业化、规模化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降低农产品成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完善乡村二三产业,丰富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二是要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变消费观念,提升文化需求。乡村振兴中,各地蓬勃发展的农家乐、农村旅游、现代化养殖等,有助于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优化其消费支出结构,增加文化消费支出比例,树立现代文明的生产意识和消费意识。三是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改变传统乡村建设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在保护乡村自然风貌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乡村道路、村舍、产业布局,加快乡村信息网络和文化设施建设。此外,要加快完善乡村人口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以医疗、养老、教育等为突破口,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积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探索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文化经济新模式。

  增强文化自觉,培育新型乡村人,建设现代乡村精神文明。乡村文明不是乡村社会的自在产物,它同乡村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乡村居民是现代乡村文明的建设和实施主体,其学识、格局、素质、能力等影响着乡村文明建设的水平。因此,要开展教育和培训,提高乡村人口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构建崇尚文明、互助友爱、和睦友善的社会风尚。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优秀思想、道德规范,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积极培育适应乡村振兴的新型农民。要培育明事理、善创业、懂科学的乡村振兴人才。开展普法教育、实用技术以及公共文化教育;提升乡村人口的科学水平,让科学理性贯穿于乡村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完善乡村市场机制,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加快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培育乡村人口的法治、民主和公平意识,开展法治教育、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逐步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现代乡村文明和价值体系。

  传承乡村文明,坚持村民自治,建设现代乡村政治文明。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从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乡村致富能手等党员中发现和选拔干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中。要完善和落实好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乡村人口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乡村人口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化程度,探索乡村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自我化解机制,培育乡村社会组织,鼓励城市社会组织向乡村延伸,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治理服务网络,加强村级权力监督,提升村民自治能力。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社会的宗族宗法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宗族、宗法习俗历来是传统农业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尊重传统,积极挖掘中国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结合现代化的乡村治理及乡村政治文化特征,建立现代政府管理和传统村民治理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宗法关系,整合乡村资源,拓展社会公共治理空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保护乡村生态,创建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现代乡村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农耕为基础的乡村文明是乡村人口在实践中形成的精神产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文明的基本特征。以生态文明为重要内涵和目标,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既是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要实施乡村环境净化,打造干净舒适的村容村貌。传统乡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应在突出乡村特色的基础上,加强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集中处理,推行绿色清洁能源。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要培养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深入开展对乡村人口的生态文明教育,以社区、村组和家庭为基本单位,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立体化网络,帮助村民树立树牢生态文明意识,发动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生态环境的监督员,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以乡村自然山水为依托,突出乡土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为公众提供生态文化产品,强化生态优势,以农业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化助推乡村振兴。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