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新职业 | 无人机飞手“飞”出乡村振兴“新天地”
2024-03-15 10:1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张仁杰飞无人机查看耕地播种情况。 王杰 摄

  这几天,张仁杰赶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抠下无人机的电池充电,然后收拾装备,为下乡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做准备。

  春节期间,贵州连续几天都是高温大风天气,防火形势严峻。2月21日6时,贵州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指挥部启动森林火灾Ⅲ级应急响应,各地党员干部纷纷响应号召,下沉乡村一线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和巡查工作。

  检查机身、装上电池、展开机翼、启动螺旋桨……一套行云流水般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张仁杰习惯性地往后退了两步,桨鸣声响起,无人机随即腾空,向目标地飞去,开始巡逻。张仁杰时而远眺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时而盯着手柄屏幕上设定的速度、高度等飞行参数。为了防患于未“燃”,这几天,张仁杰和他的无人机可谓是连轴转,忙得不可开交。

  “眼下正值森林防火关键时期,使用无人机可以对公墓、森林进行全覆盖巡查,更加清晰地掌握重点区域内各种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和监控重点区域内火灾隐患、火点和冒烟点等。”张仁杰说。

  其实,张仁杰并不是专业飞手,而是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农业中心副主任。1997年出生的张仁杰,2021年从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希望以自己所学反哺家乡。

  近几年,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无人机技术越发成熟,在农业生产、土地勘测、安全巡查等工作中不断普及推广,拥有高效、便捷等优点,再加上便捷的操作、亲民的价格,这使得无人机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基层工作的“好帮手”。

  “上级给我们农业中心配备了一台无人机,刚开始时,我们都不会用,非用不可的时候只能去请专业的飞手,这样一来,无人机利用率不高,成了摆设。”张仁杰说。为了破解有而不会用的尴尬,他在网上下载了无人机使用视频教程,一边学习一边摸索试飞。一个星期不到,他就熟练掌握了飞无人机的技巧,成为了站街镇的专业飞手。

  站街镇作为贵阳市肉鸡养殖第一镇,端上贵阳人餐桌的肉鸡中,平均每4只就有1只来自站街镇。近年来,为抢抓“鸡”遇,站街镇持续将肉鸡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发展肉鸡产业。截至目前,站街镇有养殖户约300户,鸡舍面积约36万平方米,年出栏达800万羽以上。扩大肉鸡养殖需要建鸡舍,修建鸡舍首先要通过用地审批,为此,站街镇组建肉鸡养殖产业服务队,建立“一站一审一核”设施农用地审批服务机制,从鸡舍选址开始为养殖户全程提供服务。

  “用地审批需要我们进行现场勘测,无人机也因此有了用武之地。”张仁杰说,相较于传统测绘人工工作量大、效率低,在陡峭山区测量危险系数高的特点,使用无人机辅助测绘具有成本低、测绘快速高效等特点,而且通过无人机可以查看选址是否陡峭,是否靠近水源地、林地等,根据查看结果,可以对该地是否适合建鸡舍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评估。

  站街镇高堡村村民赖玉芬家是建档立卡脱贫户,有4个子女,丈夫几年前患病去世,家庭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肩上。之前,她在站街镇当环卫工人,加上国家政策兜底,她家实现了脱贫。2023年初,赖玉芬听到镇里宣传参与肉鸡养殖的各种优惠政策,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入到肉鸡养殖行列。“我开始以为,单是用地审批就要花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我家鸡舍要建在悬崖边,测绘难度更大,花的时间可能会更多,没想到镇里的无人机来飞了一圈后,很快各种用地手续就办下来了,半年不到,我的两栋鸡舍共1500平方米就盖好投产了。”赖玉芬说,两栋鸡舍每年能出栏肉鸡4.5万羽,平均每羽有3至4元的纯收入,一年下来,至少有13万元的纯收益。

  “测绘是用地审批花费时间最多的环节,有了无人机,我们的测绘更高效更精准,土地审批流程自然就比以前要快得多。”张仁杰说。仅2023年,站街镇就新增肉鸡养殖户79户,村集体肉鸡示范点7个,新增鸡舍约15.5万平方米。

  为了更加方便有意愿参与肉鸡养殖的村民们找到合适的土地建鸡舍,早在2023年3月,张仁杰就联合测绘公司事先对全镇土地进行“扫描”,筛出符合条件的地块形成“一张图”,并由肉鸡养殖产业服务队“一对一”带领养殖户和村集体实地踏勘进行选择,确定意向地块后协调测绘公司现场测定。

  当然,在张仁杰看来,无人机的作用不光是防火巡查和土地勘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环境治理、耕地耕作监测等工作都能发挥作用。

  “比如站街镇坪子村外出务工的人多,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坡地又高又陡,现场查看耗时耗力,现在只要通过无人机航拍查看,就可以精准掌握土地撂荒情况,及时反馈给村里面,由村集体视情况复耕。”张仁杰告诉记者。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黑科技”不断被挖掘和延伸,张仁杰相信,无人机在“三农”工作的运用前景将愈加广阔。“我们青年干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要与时俱进,善于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下一步,我将组织农业中心的同事们强化培训,争取培养更多飞手。”张仁杰说。

  本报记者 周静文 通讯员 王杰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