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流坑村第一书记杨细芬被三次挽留
2019-11-08 10:1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黄贵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

  “听说杨书记要离开了!”“啥?杨书记又要走!”今年6月初,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在村里流传。

  两年来村里发生的变化,杨书记走村入户时的一言一行,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大家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都急了:“杨书记干事可实在嘞!这次也一定要把他留下来!”

 

  两次机会都没“走”成

  其实,这已经是村民们第三次集体挽留杨书记了。

  杨书记名叫杨细芬,是江西省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厂的退休干部,今年67岁。2017年5月18日,他被省建工集团派驻到流坑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2018年9月,江西省有关部门对省建工集团定点帮扶工作点做出调整,意味着杨细芬就要离开流坑村。听说了这件事,不少村民自发到村委会,董小华、董泽富等村民还特意制作了锦旗,请求杨书记留下。牛田镇纪检书记黄勇等人先后两次驱车到南昌,带着镇政府的借用函和村民制作的锦旗到省建工集团挽留杨书记。被地方政府和村民们的诚意所感动,省建工集团同意将杨细芬借用到流坑村。今年4月,流坑村村委会授予杨细芬等10位驻村帮扶干部“荣誉村民”,这在流坑村还是第一次。

  2019年6月,杨细芬年近9旬的父母身体不好,杨细芬想回家尽孝。为了把杨书记留下来,黄勇与几位帮扶干部、村民代表,专门驱车来到他的老家进贤县,看望他的父母,并征求二老的意见。面对远道而来的干部和村民,两位老党员动情地对儿子说,“那里确实需要你,家里的事你就放心吧。”

 

  村里建起扶贫工厂

  两年多前,刚接到驻村任务时,杨细芬很激动。

  “自己都退休当爷爷了,上面还有高龄爹娘,去村里吃苦,高兴个啥?”妻子在一旁非常不解。“退休后还能参与扶贫事业,光荣啊。”杨细芬说。

  说服妻子、安顿好父母后,杨细芬高高兴兴地上任了。

  流坑村是个千年古村,也是省级贫困村,下辖4个自然村、30个村小组、1311户56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0户1575人。为了攻下这座贫困“堡垒”,省建工集团、抚州市城投公司等4家单位各派驻了一支连心小分队,杨细芬任第一书记。

  初到村里,贫困人口之多、村情之复杂、工作难度之大,超出了杨细芬的想象。“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怎么扶?如何干?”这是刚驻村的杨细芬经常思考的问题。他特意买了一辆电动车走村入户,用很短时间掌握了村情民意,对贫困户家里的人员结构、住房条件、致贫原因和脱贫“瓶颈”更是了如指掌。到流坑村两年多,他记下了厚厚3本扶贫日记。

  发展扶贫产业,是杨细芬发力的重点。

  流坑村有不少养蚕桑、养蜂、养牛、养鸭的农户,但因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他通过多次深入摸底发现,村里不少群众想养牛,于是杨细芬就领着他们到外地考察,并为养牛场选址奔波。

  同时,他还与驻村“连心小分队”其他成员一起,争取援建资金3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一座总面积1996平方米的扶贫工厂,办起了眼镜车间,吸纳28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稳定增收2万元以上;扶持建立蚕桑基地两个,吸纳贫困户27人,人均年稳定增收1.5万元。

 

  群众冷暖装心里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杨细芬就把自己当作村里的一员。群众的冷暖,他始终装在心里。

  杨细芬争取省建工集团的支持,投入180万元修建了多条水渠,彻底解决了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400多户村民受益;村里有段路晚上没有路灯,村民出行不方便,也是杨细芬帮助解决了。

  65岁的董文明身患尿毒症,每个月要到县城透析8次。他的儿子离异在外打工,儿媳离家出走多年未归,留下两个还在读书的孙子在家。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6月初,董文明12岁的孙子董伟平查出患噬血细胞综合症和败血症,在得知董文明夫妇想放弃对孙子的治疗时,杨细芬第一时间上门劝说。孩子在省儿童医院住院期间,杨细芬多次看望,并及时帮助筹集救助款。还有村民董小华15岁的女儿突发脑膜炎,村民董接祥办理医疗救助等问题,也是杨细芬带着帮扶干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的。

  面对村民们的第三次挽留,杨细芬眼眶红了:“我受之有愧。在这里我最大的幸福,不在于修了哪条路,挖了哪条渠,而是我走到哪里,村民都会聚到我身边,聊家常、说变化。”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