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立克拢拢:激活彝乡新动能
2025-04-25 10:0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火红的5月,绽放的不只是花朵,还有耀眼的青春。在5月,青年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一年。自2021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至今,一批批年轻的乡村干部响应时代召唤,挺膺担当,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力量。

  田间地头已成为年轻“头雁”们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2021年至今,共有12名乡村干部光荣跻身“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榜单,成为广大青年争相学习的榜样。他们是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干部,翻开他们的履职“成绩单”,有的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开拓者,有的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有的是基层治理的创新者……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在广袤田野上勾勒出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画卷。

  近日,记者回访2021年以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的部分乡村干部,探寻青年榜样们的奋斗轨迹,揭示乡村振兴需要怎样的“青力量”。

  策划 陈炳山 许露露

  统筹 许露露

激活彝乡新动能

立克拢拢

  榜样档案

  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立克拢拢(彝族)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永红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获奖时任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副镇长,雪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在四川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雪峰村,1991年出生的彝族青年立克拢拢被村民视作“领路人”。10年间,他将偏远彝村从贫困中拽出,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20余项荣誉,书写了新时代青年返乡奋斗的优异答卷。

  2015年,在成都经营机械公司的立克拢拢做出不寻常的决定:卖掉房产、转卖公司股份,携全部积蓄回乡。彼时雪峰村是个贫困村,交通闭塞,泥泞的山路阻碍了发展,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他说:“我的根在这,青春该为家乡奉献。”

  山高坡缓的雪峰村,养殖肉牛的条件得天独厚。回村后,立克拢拢流转100亩土地办合作社养牛,一年后合作社创收16万元,村民纷纷加入。

  2016年,立克拢拢当选为雪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从那时起,带领全村脱贫成为这个年轻人最大的目标。

  雪峰村有一条悬崖上的通组路,被称为“24道拐”,村民进出大山要在悬崖上爬藤梯,甚至还要拴着绳“飞檐走壁”,2017年,立克拢拢开始带领村民们修路。

  垂直落差200米、坡度75度的山路上,货车屡屡打滑,施工队望而却步。“路不通,乡亲们翻不了身!”立克拢拢带着党员和村民组成突击队,用麻绳捆住货车,20余人喊着号子以人拉车的方式运送建材。施工方因艰险退出时,他仍咬牙坚持。15个月后盘山路修成,不但让村民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更成为年接待游客超万人的“网红路”。

  路通后,立克拢拢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扶贫资金,带领村民发展牛羊养殖、茶叶种植,将“空壳村”变为集体经济280万元的示范村,带动115户贫困户脱贫。

  2022年,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立克拢拢在人民大会堂展示“24道拐”照片时说,“这是彝乡团结奋斗的脱贫路、连心路”,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会后他将会议精神带回彝乡,将乡村振兴细化为“山顶竹笋、山腰茶叶、山脚粮食”的立体农业。2023年,他将价值61.3万元的养殖场捐给村集体,引发民主镇能人返乡投资热潮,外出青年纷纷回流创业。

  2024年调任永红乡后,他筹措资金抢修笋山道路,采笋季前打通“绿色通道”助农增收。“每天要背上百斤竹笋下山卖,好些木桥断了,走着胆战心惊,现在路修好了,我们采笋更安心了。”笋农们满心感激。

  从企业家到村书记再到乡长,立克拢拢的足迹丈量着彝乡变迁。他说:“我的青春属于彝乡,这里每寸土地都值得用生命守护。”

  记者 周晶 通讯员 徐静婷

责编:孟涛